在中国,人们一提到商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词便是“无商不奸”,这暗指所有商人都是狡诈的。这种说法显然过于偏颇。
事实上,社会各界人士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商人的道德素质同样高低不等。尤其是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商人,他们认为信誉比金钱更重要。
对这些商人而言,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坚守“无商不尖”的原则。所谓“无商不尖”,是指在买卖交易中,要多给对方一些货物,在原有的数量基础上再添少许,务必形成一个尖。只有这样,顾客才会愿意长期合作。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关于“秤”如何决定生意兴衰的故事来加以说明。
古时候,某县城街上有两家米店,分别为永昌米店和丰裕米店。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发。丰裕米店的老板见生意难做,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赚取更多钱财的主意。
他将一位星秤师傅请到家中,避开众人耳目,偷偷对他说:“麻烦师傅把这杆一斤十六两的秤改成一斤十五两半。事成之后,我额外赠送一串钱。”
在利益面前,这位星秤师傅彻底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满口答应了米店老板的不合理要求。米店老板交代完后,便忙于其他事情,留下星秤师傅一人在院子里修改秤。
凑巧的是,米店老板与星秤师傅的对话被正在做针线活的四儿媳妇听到了。这位姑娘是私塾先生的女儿,两个月前才嫁过来。
公公离开后,新媳妇找到星秤师傅,说道:“公爹年纪大了,做起事来总是糊涂,刚才他一定说错了话。请师傅把秤改成一斤十六两半吧。改好后,我另加两串钱,但您可别告诉公爹,不然他会不好意思的。”
星秤师傅心想,这位新媳妇心地善良,做生意为顾客着想。如果按她的要求修改秤,还可以多赚两串钱。于是,他便答应了新媳妇的要求。秤很快修好,第二天就在米店投入使用。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大家都舍近求远前来买米,甚至原来习惯在永昌米店买米的老客户也都转战至此。
渐渐地, 原本生意火爆的永昌米店变得门可罗雀。年末时,永昌米店实在支撑不下去,只得将店面转让给丰裕米店。丰裕米店越做越大,不知不觉已成为当地最大的米店,真正做到了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大年三十晚上,丰裕米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老头子发了大财,心中欢喜。他一時興起,便让孩子们猜一猜米店发财的奥秘。有的說是父親經營有方, 有的說是米店位置好,有的說是财神保佑,也有的說是全家人齐心协力、和睦生财。
丰裕米店老板笑着说:“都不对,你们猜的都不对。咱家发财靠的是米店里的那杆秤。那杆秤是一斤十五两半,每卖出去一斤米,就少给别人半两。咱家每天买几百斤、上千斤的米,自然每天就能多挣几百、几千个钱了。如此日积月累,咱们自然就发财了。”在座的儿孙都夸老头儿有办法,不觉间就将钱财收入囊中,实属高明。
这时,四儿媳妇缓缓起身,对老板说:“爹,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没敢告诉您,我希望您在听完后能原谅我。”老头儿点头答应。四儿媳妇便将花两串钱改秤为一斤十六两半的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
之后,四儿媳妇又对公公说道:“爹,您说的没错,咱家的确是靠那杆秤发财的。咱们卖米时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们做买卖实在,不仅公平,还可以多占些便宜,所以他们都愿意买咱家的米。自然而然地,咱们米店的生意就兴隆了起来。虽然现在每斤米少赚一些,但卖的量多了,赚的利润也就多了。所以说,咱家米店是靠着薄利多销的方法发财的。”
众人听完四儿媳妇的话后,惊讶得目瞪口呆。米店老板不相信儿媳妇的话是真的,便将每日称米的秤与其他秤对比,果然是一斤十六两半。
大年初一,丰裕米店老板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从腰间解下账房钥匙,说道:“我昨天琢磨了一个晚上,发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还总做些自以为聪明的糊涂事。从今天起,我决定把掌柜的位置让给老四媳妇,大家以后都要好好听她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告诉我们:商人做生意要公平公正,不可耍弄秤杆以小换大。
否则,不仅会破坏声誉,自毁前途,还会成为“害群之马”,损害整个行业的清白。贪小便宜终将吃大亏;反之,让利于人,方可获得源源不断的回报。
金钱是检验人心的最好试金石。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商人,每当白花花的银子从指间流过,难免会滋生利欲熏心的念头,产生偷奸耍滑、卷款而逃的冲动。
如果一个商人总是见钱眼开、见利忘义,那么他很难将事业做大做强。只有那些能够控制欲望、诚实经营的商人,才能够将企业做大,做久,成为商业领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