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成本比例

2024-07-0705:42:07经营策略0

教培机构薪酬设计与运营优化思路

我是文杰老师,长期专注于非学科机构的运营辅导,助力教培机构搭建精细化运营体系。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月3000元-不当回事,一个月10000元-自己的事,一个月20000元-老板说的都对,一个月50000元-公司就是你的家”。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反映出薪酬与员工责任感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么,对于教培机构而言,怎样的薪酬设计才算合理呢?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

案例分析:假设某机构有300名学生,每年3个学期收费8000元,在不考虑增长的情况下,总预收款为240万。机构共有10名员工:7名老师,1名教务,2名市场人员,以及1名老板。

三种薪资水平的思考:

假设老板暂不拿工资(但老板的个人消费需计入经营成本)。我们可以设置三种薪资水平:

A:人均5000元,年薪资支出60万,占预收款的25%。优点:财务健康;缺点:缺乏市场竞争力。

B:人均8000元,年薪资支出96万,占预收款的40%。优点:具备一定竞争力;缺点:运营风险较高,接近生死线。

C:人均12000元,年薪资支出144万,占预收款的60%。优点:吸引人才;缺点:极有可能亏损。

显然,求职者更倾向于C类机构。但这对机构来说意味着高昂的人力成本,需要更高的产值和人均产值来支撑。例如,若要将人力成本控制在理想的35%占比,则营业额需达到411万。

薪酬设计并非随意制定,需要与机构的运营状况、市场环境以及员工贡献度相匹配。

清晰的运营思路

1. 多校区运营需谨慎: 多校区意味着更高的房租成本,进一步压缩薪酬支出比例。在扩张前,务必进行单校区独立核算,确保盈利能力,避免“拆东墙补西墙”。

2. 团队规模与运营效率: 300人规模的机构,10人团队的运营模型是否高效?扩张时,是复制团队还是增加管理任务?这些都需要认真思考。

3. 提升人效,优化薪酬分配: 300名学生理想情况下只需3-4名老师,该机构人效偏低。通过优化人员配置,集中资源,可以提高人均产值,进而提升薪酬水平。

4. 老板的格局决定发展高度: 员工的收入来自于市场,而非老板的施舍。老板应着眼于提升整体收益,而非计较个人得失。

运营优化建议

1. 优化工作流程,杜绝冗余: 避免多人负责同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加班文化。

2. 培养复合型人才: 鼓励员工一人多能,例如将线上运营工作整合,并匹配相应的薪酬激励。

3. 优化科目设置: 评估各科目盈利能力,淘汰不盈利科目,集中资源发展优势科目,提升整体收益。

4. 打造高效招生体系: 明确主力科目,优化引流产品设计,提升招生转化率。

结语

合理的薪酬设计是吸引人才、激发团队活力、促进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培机构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薪酬体系,并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升人效和盈利能力,最终实现员工与机构的共同发展。

3、务实高效的激励必不可少,直接而有形的物质奖励才是最有效的。

4、扩大业务规模、提升业绩,才能创造盈余,惠及有功之臣。奖赏的对象应当是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者,而那些拖累团队绩效的人应及时淘汰。

5、合理的薪酬体系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搭建平台,以适当的比例将收益分配给合适的人员。员工的积极性源于明确的外在激励:有赏则动,重奖必激勇夫。运用精细化运营的思路优化营销模式和人才管理模式,提升业绩,增强员工动力!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