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从直营1.0到2.0,如何跨越销量目标与渠道扩张的挑战?
2023年下半年,理想汽车曾大手笔租下上海虹桥上万平米办公室,为“决战长三角”的宏伟目标积蓄力量。市场骤变,销量目标下调,理想的渠道扩张战略也随之调整。
最初,理想计划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支持M7/8/9三款纯电车型的上市,与特斯拉、蔚来等头部车企竞争,实现8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现实是残酷的,“决战长三角”的计划被迫推迟,三款纯电车型的发布也延期至2024年之后。
理想位于上海的超大办公室最终大部分空置,办公人员也已部分调回北京。这只是理想纯电车型延期带来的连锁反应之一。面对产品策略的调整和销量目标的下调,理想的渠道策略也在发生改变。
销量目标持续调整,渠道扩张策略随之变化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最初提出的80万辆年销量目标,在MEGA和2024款L车型订单不及预期后,被调整为56万-64万辆。随着三款纯电SUV的延期发布,理想再次将目标下调至48万辆左右,以期在下半年实现月销5万辆的目标。
销量目标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理想的渠道扩张计划。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曾表示,要实现80万辆的目标,需要800家以上的门店。但随着目标下调,理想将门店数量调整至不到600家,并将重心从高速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聚焦经营效率,探索直营模式的第二阶段
为了提高销售效率,理想对门店运营进行了调整,例如将MEGA从商场店撤出,成立MEGA特战队等。理想还将零售和交付总部的职能合并,以提高管理效率。
与其他拥抱经销商模式的新势力车企不同,理想依然坚持全直营模式。理想认为,直营模式的两大优势在于标准化的服务能力和利润的维持,这对于打造豪华品牌形象和保证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理想产品线负责人刘杰指出,直营的第一阶段是追求“高度的一致性”,通过系统化管理实现标准、价格、服务的一致性。而第二阶段则是要实现“业财一体的经营闭环管理”,将各个省份和门店打造成为独立的经营单元,以提升经营效率。
理想正在经历从直营1.0到2.0的转变,他们能否克服挑战,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让我们拭目以待。
步入直营第二阶段,新势力早期商场门店陆续退出,转而寻觅更适宜开店之地。理想汽车正寻求面积更大、位置更优的 4S 店,商场门店增速将放缓,园区类 4S 店则会提速,最终两者趋于 1:1 的平衡。
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是唯一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20% 以上的公司,甚至超过了销量远胜其的比亚迪与特斯拉。
这源自李想清晰的经营理念:汽车产业属于高资产、长周期行业,毛利率维持在 20% 以上,才能在扣除研发、销售和管理成本后保障营业利润率不低于 5%,从而确保企业健康运营、可持续发展。
理想选择直营模式,不仅出于对服务一致性的追求,更旨在维护利润。而其能够坚持直营,则得益于规模扩张与效率保持的同步进行。
随着理想门店不断扩充至 400 家、600 家甚至 1000 家,由一线城市向四五线城市拓展,直营体系的庞大化将对效率提出更大挑战。
对理想而言,建立新门店轻而易举。但要保证在增加门店数量的同时兼顾单店效率,甚至是在低阶城市拓展渠道时都能维持单店效率,则难度陡增。
看似是同一问题,实则隐含着不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