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营销策略

2024-07-1105:36:13营销方案0

爱TA就“购”了。

520刚刚过去,男男女女们还在抖音“为爱消费”吗?

自4月底开始,抖音就弥漫着520的甜蜜气息,用户们纷纷搜索“送女友推荐、送给男朋友、送老公礼物”,为另一半挑选心仪的礼物。

而精明的商家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营销良机,纷纷在抖音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营销浪潮。

笔者浏览了数千个广告后发现,虽然这些广告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其背后的营销策略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仅指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体现在地域差异对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塑造。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在一二线城市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在三四线城市却难以奏效。

说白了,就是缺乏“共鸣”。

以喜茶和蜜雪冰城为例,对于月收入在2500元-5000元的三四线城市居民来说,并非喝不起15元的喜茶,而是4元钱的蜜雪冰城更具性价比。

谁能率先洞察地域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在今年抖音520营销大战中,品牌“路易卡迪”就深谙此道,精准把握目标消费者的喜好,短短一个月内就在抖音平台上取得了千万级的收益。

先来看一个视频:

“宫廷皇家风”的家居装饰、珠光宝气、美女相伴,这是许多人对财富和地位的终极幻想。

就像韩国人渴望成为“财阀家的小孙子”,都市剧里充斥着“霸道总裁”和“创业精英”,互联网为每个人编织着平等的梦想。

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渴望——如果你无法理解,说明你不是路易卡迪的目标客户,划走反而对双方都好,这为商家节省了不少广告费。在财富暗示的引导下,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将商品与高贵、奢华联系在一起。

商家还将包包与巨额存款联系起来,试图向消费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购买这款包包不仅表达了你对另一半的爱意,更是彰显了你自身的财富实力和社会地位。这种策略激发了消费者对身份象征类商品的购买欲望。

“一个拥有100万存款的男人都未必舍得买的包,我却能全款拿下?”这种消费心理,更是让消费者们毫不犹豫地下单。

路易卡迪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与大牌们追求的精致镜头感和柔光场景不同,这种简单粗暴的奢靡风反而更贴近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级感”,再加上“天才级”文案:

“兄弟们,520就送它,我敢保证她一定哭个三天三夜”、

“买了它,她能够一直惦记你对她的好”、

“选它做礼物,我敢保证明年你一定过上父亲节”……

试问哪个男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

这个牌子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去有米有数看看他们家的素材。

人是感性的动物,以情感驱动购买,永远不会过时。

从鸿星尔克“野性捐款”、白象“三分之一残疾员工”、蜂花“捡纸箱”,再到香飘飘“包装讽日”,其爆火背后无一例外是情感叙事引发的商业狂欢。

正如“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说,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从单纯的数量消费阶段,发展到注重质量的消费阶段,进而演变到了如今的感性消费阶段。

在当今多元化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更青睐于能够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情感诉求的“体验式”消费形态。

情感比理性更能打动人心。

在情感叙事方面,笔者认为今年抖音的520营销可以分为3种手法:情感共鸣、情感驱动、故事化表达。

1. 情感共鸣

在视频中展现与消费者相似的情感经历和情感需求,让消费者在“你懂我”的默契中产生共鸣。

比如SKG腰带这个例子:

这段视频的目标受众非常明确——已婚已育的男性。

产后腰疼是女性分娩后常见的现象。

“自从老婆生了二胎之后,腰是大不如以前”,这句话瞬间就能让男性回忆起妻子日常抱怨腰疼的场景。然后再介绍这款腰带,休息时能用、带孩子时能用,甚至做家务时也能用。

这简直是精准拿捏了“男性思维”,这款腰带既能缓解腰疼问题,又能多场景使用,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

老婆腰不疼了,心情自然舒畅,我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少挨骂)。他们下单后说不定还会偷着乐:“嘿嘿,这腰带买得值!”

2. 情感驱动

情感沟通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促成情感消费。

DR当年仅凭一句“一生只送一人”的概念,就精准抓住了女性消费者对“专情”的重视,掀起了一股“女性追着另一半买钻戒以表真心”的热潮。

这无疑是通过情感驱动,推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经典案例。

在今年抖音520营销中,罗蒙也采用了这一策略:

与“头层牛皮材质,锌合金材质”相比,一句“以我之爱,冠你腰间”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因为这时,你要打动的是一位女性消费者。

在购买商品时,她们关注的不仅是商品的功能和材质,更看重其所带来的情感满足和体验。

面对男性消费者也同理。

比如赫莲娜的视频文案:

在特定的节日,男性消费者往往会为挑选礼物而发愁,他们担心自己选的礼物不能准确地表达心意。

“如果你还不知道送对象什么礼物”,一句话就戳中了男性消费者近期为选礼而感到的焦虑,吸引他们继续看下去:

“护肤界的‘劳斯莱斯’、护肤品里的‘玛莎拉蒂’”……

不懂化妆品没关系,用豪车来比喻,男性总该听得懂吧?

最后再来一句“杀手锏”:

“送出这份只有你让我心跳加速的礼物”

一句话,让男性消费者彻底下定决心购买。

想走量,先走心。

3. 故事化表达

故事是人类情感共鸣的桥梁,让我们在共同的经历中找到彼此的“连接”。

在营销领域,这种表达手法比带货视频中常用的共鸣手段更高阶。通过特定的叙事模式,在视频中重现人物经历的某个片段,并将商品融入其中,让消费者更有代入感。

与直接的产品营销相比,商家将商品融入到异地恋情侣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巧妙地将刷牙的习惯和关心对方牙齿健康联系在一起,在展示产品实用性的也传递了情侣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在一些男性的传统观念中,爱心和粉色是女性最喜爱的视觉元素。

而女性对于这种刻板印象也有个专属的描述词:“死亡芭比粉”。

这种刻板印象也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特殊节日如214、520时挑选礼物的决策,往往会选择那些被普遍认为是女性偏好的“标准”礼物。

而机智的商家,也正是捕捉到了这一认知偏差,并在520营销中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像卡姿兰这个例子:

整个视频以粉色调为主,粉色的爱心礼盒、男女主角都穿着粉色的衣服……

一切的一切都精准踩中了男性消费者那贫瘠的认知——用粉色和爱心就能打动她!

如何让犹豫不决的顾客下单?

激发男性消费者的欲望:

以一件心仪的礼物为例,使用类似口号:"就像她收到这份礼物时那么开心,就像你收到 PlayStation 5 一样!" 这能瞬间激发男性的购物冲动。

消除女性消费者的误解:

承认有些女性可能错误地认为,男性会偏爱高科技产品。参考松下剃须刀的素材,进一步探究不同消费者的偏好。

独特的剃须刀特点:

强调这款剃须刀相比按钮式剃须刀的独特优势,例如力度可滑动的功能。男性消费者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利用社会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常见的消费者动机。520 营销活动正好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展示热门商品、推出限时优惠和突出 "别人都在用" 的说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强调不甘落后的情绪:

通过使用 "别人老公有的,他不能输" 等口号,营销人员灌输一种 "不甘落后" 的情绪,创造一种 "缺失" 或 "不足" 的感觉,从而推动购买。

情感连接:

营销并不是一场机械的交易,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礼品传递的情感是真实的,将人们通过礼物连接起来。

永恒的关爱:

归根结底,爱是恒久的陪伴。520 营销活动旨在提醒消费者这一点,即使是那些看似花哨的营销手段,也承载着真挚的情感。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