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创业,风险与机遇并存
长期在研究所、高校、医院等体制内工作,容易形成求稳怕错的思维模式,做决定前瞻前顾后,迟迟不敢行动。创业意味着风险,尤其是对习惯了体制内稳定环境的人来说,更是充满未知。
创业本身就充满挑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跨越“死亡之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即使成功,也并非一劳永逸,企业和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百年老店凤毛麟角。
对于拥有科研背景和过硬技术的你来说,创业的风险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全身心投入公司,带领团队稳步发展,即使最终没有上市,但只要能盈利、解决就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也是一种成功。
创业前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你需要补充以下知识体系:
学习法律知识,这是生存之本。 你需要厘清与原单位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学习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和员工。
了解财务管理。 科研院所的经费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税务管理大相径庭,你需要学习公司财务运作方式。
再次,熟悉你所处行业的规则。 深入了解行业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等,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最重要的是,认清自身优劣势。 找到与你优势互补的合伙人,能够极大提升创业成功率。
纸上得来终觉浅,创业需要的是行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才能真正掌握创业的精髓。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公司通常需要融资发展。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追求的是投资回报。如果公司无法上市或被高价收购,投资人将面临无法按期退出的风险。你需要在公司发展和投资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去,VC普遍对科研人员创业持怀疑态度。但如今,一些细分领域的技术人才只能从科研院所挖掘,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创业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