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的深度解读
哈佛商学院创业先驱霍华德•史蒂文森教授对创业的定义言简意赅:创业是不受限于现有资源,积极发掘机会,整合资源并加以利用,最终创造价值的过程。
这一定义精妙地概括了创业的机会导向、顾客导向、行动超前性、资源整合创造性以及价值创造性等关键特征。它并未明确指出创业活动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以及其高风险性等重要特点。若仅凭此定义,我们很容易将一些具有创新性或创造巨大价值的经营活动,例如“二次创业”或“企业持续创新”,也纳入创业范畴。 本文所讨论的创业特指处于新企业创立阶段,并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经营活动。
为更清晰地界定创业的概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创业与创新、发明的区别:
一、存在载体:创业通常表现为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而非个人层面的创新或发明活动。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二、活动导向:创业活动更侧重于顾客需求和市场机会,而在资源导向和技术导向方面,不如创新与发明那样突出。
三、实现途径:创业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对顾客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独特价值的创造之上,而发明与创新则更多源于大量的研发投入或创意的迸发。
四、整体过程:创业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经营活动,涵盖了机会识别、顾客需求分析、资源整合、市场开发、价值创造、团队组建、企业创建与管理等多个环节。
而创新和发明则相对简单,通常只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五、价值创造:创业带来的价值更加显性化,能够在短期内产生广泛而显著的影响。而发明的价值往往是潜在的、长期性的,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小。
六、风险承担:由于创业以组织形式存在且系统性强,因此对创业者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创业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并影响整个组织甚至更广泛的群体。而创新或发明的失败因素相对单一,即使失败通常也不会波及整个组织。
总而言之,创业的本质在于“创造”,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创造新企业: 创建前所未有的企业或开拓全新的事业。
(2) 创造新价值: 通过对现有生产方式或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创造新价值,或发掘新的市场机会,以创新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创造全新价值。
(3) 创造财富: 创业成功必然伴随着利润的获取,进而为社会创造财富。
(4) 创造就业机会: 为大量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并为其提供管理和个人成长方面的支持。
(5) 创造增长: 推动市场规模、销售收入、公司资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全面增长。
(6) 创造变革: 创业伴随着高风险,同时也孕育着更多创造性的变革,并通过技术、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