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目标预算表

2024-07-2205:16:37经营策略1

来源 | 接地气的陈老师

在制定经营计划时,最核心但又让人头疼不已的环节,便是设定经营目标。规划经营目标→确立业务目标→制定财务预算,这些任务往往需要耗费数月时间,期间更是充斥着凭空想象、相互纠缠、反复修改,令人备感挫败。

那么,如何合理制定经营计划呢?又该如何破解难题呢?今天就此展开分享。

经营计划制定,有标准流程:

1、设定年度销售目标与销售预算

2、基于销售目标,推算采购、供应、研发任务

3、基于销售目标+支持部门的任务,制定现金预算

4、综合销售预算与现金预算,编制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不同行业间略有差异,商贸类/服务类行业,在销售部分投入精力较大,制造业在生产预算投入精力较多。

工作看似繁杂,那么哪一块是最关键的呢?

毋庸置疑,是销售目标。因为各个部门的工作都与销售部门相关,且许多指标都可以通过销售目标固定参数来推算:

1、销售目标商品结构 → 商品需求计划 → 采购/生产预算

2、商品需求计划 → 物流/供应/仓储计划 → 供应预算

3、销售目标中新品比例 → 新品研发计划 → 研发/设计预算

4、销售目标中新老渠道比例 → 渠道开发计划 → 推广预算

5、销售目标中活动部分比例 → 促销/品牌计划 → 营销预算

进一步分解预算流程,可以得到下图:

分解到这一步后,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差异点:商务稳定的公司,经营计划与预算非常容易制定。比如,承担“保供应”任务的企业,销售目标由上级制定,只需负责达成即可;另一些商务发展稳定的公司,年增长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毛利、供应费用比例、营销费用比例都是固定的,每年差异不大,直接乘以目标就能得出结果。这种稳定的公司要么是大型国企,要么是公共事业单位,能享受这种“预算福利”的并不多。

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制定合理的销售目标非常困难。

难点一:历史数据难以为参考。

对于变化剧烈的企业,比如:

1、创新型企业:每年有大批新项目,没有历史数据可参考

2、高速增长的企业:每年都攀上新的台阶,之前的数据意义不大

3、停滞&衰退中的企业:勉强度日但份额被蚕食,之前的数据意义不大

4、宏观环境巨变企业:产业升级,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大,被迫调整

制定销售目标确实难上加难!

难点二:影响因素众多。

外部环境、社会舆论、竞争对手、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内部团队表现、内部新品成功概率、内部努力程度&稳定性……都会影响结果,但又很难全部预测准确。未卜先知的本事人人都想拥有,问题是它根本不存在。

难点三:拆分逻辑多样。

谈到销售数据,大家都知道要分析人员、货品、场所,但让经营分析人员提前一年预测清楚每一个渠道/每一个客户/每一类商品的销售量,这是不现实的。反复更改拆分维度,往往造成大量额外工作,甚至让预测更加不准确。

难点四:领导意愿影响。

即使有历史数据作为支撑,领导们也不一定会遵循历史规律。或因信心十足,或因商业嗅觉,或想逢迎上意,甚至纯粹拍脑袋,很有可能领导给出高出一大截的目标……至于如何合理分解,当然让经营分析人员挠破了头。

难点五:部门利益争夺。

业务部门,总是希望多拿预算,少背KPI。扯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当数据对他们有利时,就拿出数据说事。当数据对他们不利时,就说:数据无法精准预测大环境的走势……往往把事情越搞越混乱。

综合以上五点,制定销售目标,常常是漫长、扯皮、反复修改、充满挫败感的。那么该怎么破局呢?

第一:心态要好,别气死自己。

这不是开玩笑!如果经营计划的冲突源自部门利益矛盾/领导期望值过高,那是经营分析人员无法回避的,反反复复修改也是必然的。所以不要生气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尽可能提供数据证据,支持可靠想法/否定不靠谱想法即可。

第二:重视证据,而非纠结数字。

做经营分析,最怕的是,领导拍脑袋拍出一个离谱的目标,你完成分解后,领导掉过来说“你这样分解有什么科学依据?”你要是答不上来,还要被领导训斥。所以数字不重要,逻辑+证据很重要。

比如量化宏观环境的影响,建议将表格做成如下格式。在每一个参数后边,标注相应的证据与领导们的判断。比如预测上游行业经营不善,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那么分别把证据、参数变化方向、参数大小写下来。只要领导们能认可你的证据+参数变化方向即可,具体参数大小,可以酌情凑合(如下图)。

比如预测内部业务表现,也建议将表格做成如下格式。并且在每一个参数后标注相应的证据与领导们的判断。比如预测销售部门表现稳定增长,有进一步增长空间,那么分别把证据、参数变化方向、参数大小写下来。只要领导们能认可你的证据+参数变化方向即可,具体参数大小,可以根据扯皮结果填入一个数字(如下图)。

第三:表现稳定的老业务多看历史数据,新业务留足想象空间。

经营分析一定是数据说话,老业务积累的数据多,更容易找到证据支持,因此老业务多看历史数据,找稳定参数,比如:

1、老店铺的留存率

2、老渠道转化率,投产比

3、老商品的生命周期变化

4、在不同力度促销影响下,销售弹性

这些都有历史数据积累,尽量用历史参数。其实领导们也并非完全不通情理,看到详细的参数后,一般都会接受事实。

但是对于新业务,则需要放飞自我,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是新产品,可以用历史上同价位,同款式的新品成功率来凑合一下(但还是架不住业务声称“我这个肯定爆”);如果是全新的渠道,那就真的没办法了,即使做了测试,业务也可以说“放量推广肯定比测试数据好看!”我们也没法反驳。所以建议 Let it go……新业务让这帮人吵完,我们填个参数就行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