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李”到“李总”:一位创业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安全血泪史
小李,一家创业公司的技术兼安全负责人,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的六年。
六年,公司从最初的三人“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几百人的规模,小李也从青涩的“小李”蜕变成了如今的“李总”。
一路走来,小李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安全经验,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公司安全指南。那些年踩过的坑,趟过的雷,足以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作为公司的技术和安全负责人,小李深知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之重。
难忘的第一次,代价惨痛的教训
创业伊始,小李就面临着重重挑战。
和许多同行一样,小李的公司业务也都在线上。他清楚地记得,前辈们曾反复强调上线初期要做好万全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赶在公司周年庆前上线,小李和团队忽视了这些忠告。
结果,现实给了这位年轻的负责人重重一击。
项目虽然如期上线,但平台内容加载速度极其缓慢,用户平均打开网站需要30秒,网站跳出率一度高达97%。
还没来得及庆祝上线的喜悦,小李和团队就不得不一头扎进问题解决中。经过几天的优化,问题虽然最终解决,但最初的用户几乎全部流失殆尽。
这次失败不仅打击了小李的信心,也让团队成员士气低落。
好在公司规模尚小,损失相对有限。小李和团队还有时间、有精力重新再来。
小李暗下决心,在接下来的项目中,一定要吸取教训,避开那些曾经的陷阱。毕竟,第一次犯错在所难免。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小李特意整理了一份文档,记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坑”。
这一次项目上线,他更加谨慎,反复研读文档,力求万无一失。
“第一次的错误,绝对不会再犯。这次上线,应该会比较顺利。”
然而…你猜对了,小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这一次,问题出现在项目测试阶段。当时,所有人都在为正式发布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怎么回事?打不开了?”
“我也是。”
“我也打不开了,我还以为是我自己网络的问题”
办公室里接连传来不安的声音。起初,小李以为只是普通的网络故障。当他亲自打开项目,仔细确认后,才发现——项目遭受了DDoS攻击!
“怎么会这样?这可是测试环境,怎么会被攻击?攻击者的目的是什么?“
无数个疑问涌上小李心头。
但他没有时间去寻找答案,项目无法打开意味着测试无法进行,正式上线也可能延期。更可怕的是,如果攻击者连测试项目都不放过,那么正式上线后必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对于像小李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DDoS攻击无异于灭顶之灾。如果不及时防御,云计算服务商为了保障其他用户的稳定,会将受到攻击的项目移入“黑洞”,服务将中断数小时之久。
想到这里,小李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公司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他想起前阵子,一位技术同行在饭局上曾提醒过他:“安全防御最好提前做,等到攻击发生再解决,损失就大了。”当时,小李也觉得很有道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付诸行动。
“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被攻击的概率应该很小吧。现在要紧的是省钱,安全建设的事就先放一放,等项目上线再说吧。”
没想到,后悔来得如此之快。
事已至此,小李只能硬着头皮解决问题。他赶紧申请费用,在网上临时找了一家安全服务商,购买了高防DDoS服务,先将眼前的攻击挡住。
小李的眉头却没有舒展开来,正式上线后会面临什么挑战,他心里依然没底。什么样的攻击在等着他?
一边思考着解决方案,小李一边在文档中默默记下一句话:不要等风险变成危险,才想起预防。
如果小李能早点了解知道创宇;
如果小李能早点参加云安全年度钜惠活动;
如果小李能早点以5折起的优惠价格购买一系列安全产品。
那么,他的创业之路或许会平坦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