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营分析会:如何拨开迷雾,找到销售增长引擎?
年中已至,各公司都在召开经营分析会,围绕营销业务展开总结与规划。许多管理者却常常陷入迷茫:
- 如何基于营销数据进行有效的经营分析?如何透过数据,真正洞察销售问题的根源?
- 面对商机数据的水分,如何去伪存真,找到真实有效的增长点?
- 如何制定有效的新老客户策略,特别是如何深耕老客户,挖掘更大价值?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原上市公司远光软件高管,实战专家王志刚老师,一起探讨如何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经营分析会,
精准锁定销售业务问题,实现老客户价值最大化,并有序拓展新市场。
销售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说它复杂,是因为销售需要量化考核,并且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巨大,竞争对手、行业政策、市场趋势等等因素相互交织,充满了不确定性。
说它简单,是因为销售数据是最容易衡量的。
如何从纷繁复杂的销售数据中,洞察问题本质,发现潜在机会,是经营分析的关键。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数据标准化:告别“表面功夫”,深挖数据背后的秘密
很多企业在开经营分析会时,常常只关注业务数据本身,比如合同额、开票额等,而忽略了对数据进行深度解读。这种“只看表面”的做法,难以真正发现问题根源,更无法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要想让经营分析会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抛弃“业务数据”的思维定式,将关注点聚焦于以下几类“经营数据”:
- 经营能力数据: 重视利润指标、毛利率指标、人均效能指标等,不仅关注“打了多少粮食”,更要分析“土地肥力”,即企业的经营能力。
- 对标数据: 经营数据不能“孤芳自赏”,要与行业发展水平、竞争对手进行对标,找到差距,并分析差距背后的根源。 对标数据包括:
1. 同比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是增长还是下降?
2. 环比增长:与上月相比是增长还是下降?
3. 团队对标:与其他团队相比,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
4. 细分市场对标:在各个细分市场,我们的表现如何?
5. 竞争对手对标:与竞争对手相比,我们的经营指标处于什么水平?差距在哪里?
在经营分析会前,我们需要将上述数据整理成统一模板,并进行层层汇总,区分“业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剔除无关信息,让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暴露潜在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与竞争对手在费毛比、人效等方面的差距,并深入挖掘差距背后的原因。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对于表现不佳的业务,我们需要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行动计划,明确改进时间、具体措施和预期目标。
对于表现优异的业务,我们需要总结成功经验,并将其推广复制到其他业务领域。经营分析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找到优秀的经营标杆,提炼成功经验,并进行复制推广。
2. 关注经营质量:聚焦“硬仗清单”,确保关键目标达成
仅仅完成数字目标,并不意味着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质量,才是决定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在年初制定计划时,我们通常会制定“硬仗清单”,明确关键任务和目标。在年中经营分析会上,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硬仗清单”的落实情况,确保关键目标达成。 “硬仗清单”通常包括以下三类:
- 新产品: 打造标杆性新产品,并在市场上进行复制推广。
- 新市场: 开拓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市场。
- 新客户: 攻克行业内重点大客户。
通过对“硬仗清单”的跟踪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确保关键目标的顺利实现。
3. 寻找经营亮点:复制成功经验,打造业绩增长引擎
经营分析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发现亮点。在经营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 identificar 那些表现优异的业务,分析其成功原因,并将其打造成为业绩增长的引擎。
例如,如果我们成功突破了一类新客户,就可以分析其成功经验,并将其复制到同类型客户的拓展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评估该类客户的市场潜力,以及如何调整组织架构、绩效考核等,以实现规模化复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三拍”销售:
第一,拍脑袋: 盲目乐观,夸大市场机会,对客户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第二,拍胸脯: 轻率承诺,缺乏可行性分析,无法兑现承诺;
第三,拍屁股: 完不成业绩目标就“一走了之”,缺乏责任担当。
面对“三拍”销售,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流程和标准,挤掉数据水分,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对于已签订合同的项目:
与销售人员核对回款计划,并与研发、交付等部门进行对接,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例如,如果计划在9月份回款,那么至少要在8月份完成资金计划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2. 对于正在跟进的项目:
通过以下四个维度判断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挤掉水分,找到真正有效的商机:
- 客户本年度预算情况
- 客户需求明确程度及需求是否明确
- 客户主责部门
- 客户项目时间表
基于这四个指标的完善情况,我们可以将销售跟进中的项目归类为以下类型:
- 预算充裕的确定项目
- 预算不确定的潜在项目,需要进一步梳理以上四个条件
- 业务储备不足的项目,需要制定补救计划,寻找新的业务机会,弥补业绩缺口。
我们常说的“拿着金饭碗去讨饭”,正是因为我们发现,许多客户运营人员在从业多年后,仍觉得自己缺乏市场、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有效深耕老客户呢?
1. 寻找新老客户的合理比例
公司的业务目标总结为八个字:量化考核,数据为王。
基于此考核原则,我们会发现,如果团队拥有积累的老客户,业绩往往较为容易达成。
类似于我们所说的 Sass 模式,它能够持续带来现金流和利润。但并不是老客户越多越好。我们总结了三种新老客户比例,并加以分析:
躺平型:新老客户比例1:9
这种情况是指业绩 90% 来自老客户,10% 来自新客户。该团队停滞不前,拓展能力不足。
风险型:新老客户比例9:1
老客户运营比例为 10%,新客户为 90%。这种团队前期业绩增长较快,拓展市场能力较强,但容易在业务规模达到一定体量后停滞不前。而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经营风险较大。
理想型:新老客户比例6:4
最优的方式是老客户运营比例达到 60%,新客户达到 40%。这样一来,本年度完成业绩目标的可行性就会很高。
2. “五看法”分析老客户带来的市场机遇
王老师总结了“5看法”,用于分析老客户带来的市场机遇,现分享给大家:
第1看:向内看
“向内看”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在 A 客户自身的 B 部门为基本单位“向内看”。我们与 A 客户合作的业务发生在 B 部门的 C1 处室,那么我们沿着部门业务链条,审视是否可以顺势拓展 B 部门的 C2、C3…处室的业务?这种业务的发掘和拓展最为容易,一是源于已有的客户关系,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我们已经与部门决策者、部门内部人员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二是我们可以将针对 C2、C3 等处室的业务,包装成原有系统平台的功能增补、业务延伸。
“向内看”的另一方向是以 A 客户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向内看”,看其各个下属部门,A 单位的各下属部门和 B 部门属于横向平级关系。与处室划分的原则类似,在客户单位内部,同样会根据企业岗位和职责划分出各个不同的部门。我们可以优先选择与原有 B 部门业务关联最紧密、客户关系联络最紧密的业务部门进行项目和业务拓展。
第2看:向下看
“向下看”是沿着单位的层级链条,在组织外部纵向看。如果 A 单位客户刚好是一个集团性质企业(不管是集团总部,还是区域公司的总部),管理着下属公司。在 A 单位应用某项业务,通过管理要求的下达,自然而然可以将这项业务推广到 A 单位的下属单位中去,或将应用延伸到其下属单位去。
第3看:横向看
这里的“横向看”是以平行的视角,看看有没有与 A 单位在同一个集团范围内,且经营内容、业务性质相似、单位级别相同的单位。我们经历了 A 单位 B 部门客户业务项目的全过程,我们对此类业务在不同层级客户的管理痛点、业务需求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且有 A 单位 B 部门的客户项目作为标杆项目,验证了我们能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客户的现身说法就是最好的营销。
第4看:向上看
“向上看”可以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在登山。在 A 单位客户处所拓展出的项目业务,就像是从山顶放下来的“绳索”,让我们有机会抓住机会向上拓展,这条“绳索”让我们有机会和集团总部建立联系。在建设过程中,请 A 单位客户带着我们一起到集团公司总部演示、交流与汇报,逐步引起集团公司总部对该项目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重视。
第5看:看产业
沿着 A 单位的上下游产业链看,把与 A 单位业务相关的上游、下游单位作为未来业务拓展的方向。营销策略上需要分析基于 A 单位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之间的相互协同关系深度和广度如何?这是是否能有效拓展(有需求)、高效拓展(相互影响大)的关键因素。上,可以请 A 单位的老客户引荐(方法:大胆提、有指向、简单化、小恩惠),解决首次客户入门和拜访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通过运营分析,发现营销问题,实现老客户精耕细作的方法。
总结:
想要通过运营数据,挖掘销售业务问题,就需要我们:
关注运营数据,对数据格式化要求,包括合同额等业务数据、利润指标等运营数据和同比环比等对标数据;
制定硬仗清单,包括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
将业绩亮点做成增长点进行复制。
而判断销售话术是否有水分,就要看四个指标:客户本年度预算情况、客户需求明确程度及需求是否明确、客户主责部门、客户时间表。
以运营难度排序,从小到大分别通过向内看、向下看、横向看、向上看、看产业这五看法,深耕老客户。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