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人是什么意思

2024-08-0107:03:58创业资讯0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判断:笛卡尔对感性局限性的批判

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直接感受,例如开水的烫、食物的香、岩石的硬。这些感觉由触觉、嗅觉等感官直接获得,与我们的思维截然不同。它们源于外部事物的刺激,形成了我们对烤肉、开水、石头等的印象,构成了我们观念的来源。

由于这些感觉并非我们自身产生,即使在梦境或幻想中也不会出现,因此可以推论,这些独特感受可能源于外部物体的存在,例如具有广延和硬度的物体。这种“唯心主义”式的判断方法,将来自外部实体的独特感觉与我们的感知区分开来,以此作为区分认知功能与物体,以及区分主体与客体的标志。

这种观点假设人“生来是一张白纸”,观念来自于外部世界。这种方法也被用于推断上帝的存在。从感性功能的角度来看,直接印象源于感官,感性将这些印象视为物体的属性。无论是“闻到香味,附近就有烤肉”这样的因果判断,还是“烤肉是香的”这样的主谓词从属关系,都构成了我们语言、观念乃至固有观念的要素。

就如同美味的食物让我们感到愉悦,我们会追求那些闻起来诱人的美食。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却很香;而一些闻起来诱人的食物,实际味道却可能令人失望。为了避免这类误判,哲学家们开始反思做出判断的主体——“自我”。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六沉思”中,通过大量例子展示了感性的局限性。他认为,尽管感知作为人类智能,帮助我们辨识生存所需的基本物品,但它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局限于感官直接获取的、未经批判的判断。例如,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大小与实际大小相去甚远,只有通过经验和反思才能认识到这一点。

感性判断更倾向于“动物性”的本能判断,以生物需求为基础。它常常将有利于自身的事物视为固有因果关系,植根于观念之中。食物与生物需求之间的关系,常常表现为类似“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直接经验联系。与之相比,理性判断则更侧重知识性和总结性,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理性思考和智能的发挥,往往需要超越感觉和生物需求。

在笛卡尔看来,感性是理性尚未成熟前的幼稚判断,形成于童年并可能伴随一生。他认为,为了追求真理,我们必须质疑一切,因为 childhood 形成的感性偏见可能会阻碍我们认识真理。 正如他在《哲学原理》中所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真理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依靠,它存在于书本知识和日常经验之中。日常经验的总结和知识的批判,都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复杂的生存技能。

理性作为感性的补充,其本性在于追求普遍和必然的判断。它的能力源于后天习得的批判性知识和运用能力。日常生活经验赋予我们熟练的生存技巧,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则可以被更多人接受和应用。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