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度毕业季的临近,大量大学生投身求职市场的创业也成为众多准毕业生的选择。而作为创业迈出的第一步,寻找合伙人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经过三年创业历程,与同事、同学和前辈建立起不同合作关系后,我总结出了以下见解:
- 相互信任:信任的本质是在你失误时,对方依然坚定支持你。同理,你也应给予对方同样的信任。毕竟创业之路必然伴随着试错,若因失误而情绪化,不如一开始就放弃。
- 角色分明:双方务必明确决策权的归属,执行者负责配合,决策者负责独断。民主无法成就创业,及时调整方向甚至推倒重来的魄力是独裁者必备素养。双方应从心底认可这一点,找准各自定位。
- 专业技能:合伙人必须具备独当一面的专业能力,无法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将成为难题。过往的工作经验应能佐证这一点。
- 年龄不宜过大:创业公司变化迅速,需要合伙人具备敏捷的学习能力。虽然年龄较大者资源丰富,但学习意愿和能力往往较低。40岁是一条分界线,除非项目对合伙人的社会资源有较高依赖性。
- 事先共事:共同工作的经历或在类似风格的公司共事多年的关系,能够有效降低磨合风险。一见钟情的合作风险极高,若有此情况,建议先共同完成一些小型项目进行磨合,相当于“试婚”阶段,双方在此时避免过早做出承诺或投入过多。
- 共同爱好:最好能够拥有一项热爱的共同爱好。创业过程中争论甚至争吵、沮丧是不可避免的。共同爱好能成为良好的调节剂。
寻找合伙人与择偶有相似之处。创业后与合伙人共度的时光往往比与配偶更多。双方不仅需要互相尊重,还要相处融洽。但最重要的是项目本身,因为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一旦项目的大方向出现失误,再优秀的合伙人也无法长久。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