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深度解读
一、 旅游资源:概念与内涵
资源,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以满足需求的物质与能量来源。旅游资源,作为资源体系中的一员,在旅游产业的语境下,其定义更为丰富,涵盖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多个维度。
对于旅游资源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目前普遍接受的是“狭义旅游资源”和“广义旅游资源”两种解读方式。
1. 狭义旅游资源:吸引力是核心
狭义旅游资源强调的是能够直接激发游客旅游动机,并被有效开发利用的各类要素,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风情、传统饮食、文化艺术等。这类资源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构成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
判断一个要素是否构成狭义旅游资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吸引力: 能够激发游客的旅游欲望,促使其产生旅游行为。
- 可利用性: 能够被开发利用,并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其内涵。
- 可持续性: 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 广义旅游资源:全产业链视角
广义旅游资源则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将所有能够促进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要素都纳入其中,包括狭义旅游资源、交通资源、科技资源、市场(客源)资源、资金资源等。
例如,便捷的交通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以黄山为例,合肥—黄山高速公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交通时间,促进了黄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再比如,稳定的客源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合肥郊区三十岗通过发展特色农家游,并依托便捷的交通吸引稳定的城市客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旅游资源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资源的概念也在不断拓展。例如,健康旅游、体验式旅游、太空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的兴起,将更多领域纳入了旅游资源的范畴。
总而言之,狭义旅游资源侧重于旅游吸引物本身,而广义旅游资源则涵盖了整个旅游产业链。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概念进行分析。
二、 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类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 综合性: 旅游资源通常由多种要素构成,例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这种综合性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
2. 地域性: 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这是吸引游客前往体验的重要原因。
3. 不可移动性: 与其他可运输的资源不同,旅游资源通常固定于特定地理位置,无法随意移动或复制,这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地域垄断性。
4. 观赏性: 旅游资源区别于一般资源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其拥有美学价值,能够为游客带来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
5. 可重复开发性: 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旅游资源可以被反复利用,不会因为游客的消费而减少,体现出其可持续利用的特性。
三、 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
总而言之,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任何能够吸引游客并可被开发利用的要素都可以被视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地貌学:密不可分的联系
长期以来,中国缺乏一套成熟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组织专家学者对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这一定义深受地理学影响,特别是地貌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结构、形成机制、演化过程及空间组合,涵盖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动力地貌学等众多分支。旅游资源分类研究与其息息相关。例如,旅游资源的生成、存在和演化依赖于特定的地貌区域;旅游景观和旅游环境与特定地貌区域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旅游景观与环境保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都离不开地貌区域。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与地貌学的启示
目前,学术界普遍根据成因、属性、功能、利用方式和效果等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多级划分。1992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便借鉴了地貌分类中常用的“成因形态”原则,将其作为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第一原则,并适用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
这一原则被称为“属性与状态分类原则”。“属性”类似于地貌分类中的“成因”,指基本类型的特性特征;“状态”类似于地貌分类中的“形态”,指旅游资源类型的现状和形态。依照此原则,可以将所有旅游资源划分为性质和形态各异的类型,如同地貌类型一样,它们都可被观察、描述和记录。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确定:以地貌学为借鉴
旅游资源普查以调查为目的,需要明确、客观、稳定且易于采集的对象。为此,研究者借鉴地貌分类经验,提出了“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的概念,作为调查对象的最小单元。例如,地貌学研究中,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作为地貌基本类型,涵盖了所有地貌类型。同样,通过分析大量旅游资源类型的特征,可以确定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作为旅游资源的最小单元。
根据这一原则,全国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等68种基本类型,其中许多类型与地貌学密切相关,其认定和表述均符合地貌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