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2024-08-0706:19:42创业资讯1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成熟阶段,企业意识到必须依靠数据驱动的运营策略才能稳固并持续推动业务增长。这种认识的深化促使企业采用数据指标作为主要驱动力,将依赖"业务直觉"的决策方式转变为基于"数据量化分析"的决策机制。这既考验着企业的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呼吁着组织上下对数据驱动理念的深刻理解。共同塑造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在构建企业稳固数据体系的过程中,指标体系是基础。指标体系不仅为数据仓库提供坚实框架,而且为企业提供进行精准、深入数据分析的高速通道。这些精心设计的数据指标连接业务实践和数据世界,如同贯穿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血脉。建立一套全面、准确、高效的数据资产体系对于强化内部管理和优化运营策略至关重要,它对于推动企业在数字时代中取得优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指标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面临着五个主要问题:指标同名不同义、指标同义不同名、指标命名难理解、指标来源不清晰以及数据质量差。这些问题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相互矛盾,误导决策,同时增加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消耗。

1.指标同名不同义

指标同名不同义的问题使数据整合变得困难,因为同名指标可能隐藏着不同的计算逻辑和涵盖范围。这不仅增加了数据合并的难度,还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相互矛盾,误导决策。为了消除这种混淆,团队成员必须投入更多时间进行沟通和澄清,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成本。

2.指标同义不同名

指标同义不同名现象常见于多系统或多团队中,尽管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相同,但由于命名差异造成数据冗余和沟通障碍。我们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不仅要关注指标本身,还需统一命名标准,确保同义指标使用统一名称,提高数据整合效率和减少沟通成本。

3.指标命名难理解

指标命名难理解是数据管理中的一大挑战,它导致指标含义模糊,专业性与清晰度不足。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使得非专业人士难以掌握指标精髓,甚至专业人士也可能产生误解。这不仅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还增加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消耗,亟需通过规范化命名和详尽定义来解决。

4.指标来源不清晰

指标来源不清晰,如同数据失去了"血缘"追踪,面对异常数据时难以迅速定位源头,排查过程变得复杂且耗时。这不仅影响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降低了数据的可信度。建立清晰的数据血缘关系,对于保障数据质量、加速问题排查至关重要。

5.指标数据质量差

指标数据质量差,源于其源数据本身的质量问题或信任度不足。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误导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确保源数据的质量与可信度,是提升指标数据质量的关键。需加强数据审核、校验与监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指标管理时,业务梳理是必要的前提条件,通过业务梳理明确相关业务细节,再基于业务细节进行数据指标的规划,在梳理过程中明确业务场景,同时也能针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1.业务主题梳理

业务主题是构建数仓模型和分析主题的基础,根据企业实际业务进行业务主题规划。对于制造企业而言,除了通用的人事、财务、采购、成本、生产、销售等主题外,还有质量、安全、库存、设备等业务主题,在进行业务梳理时基于这些主题进行梳理细化,明确业务细节。

2.业务流程梳理

要想搭建一套完整的业务指标体系,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体梳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主体的业务线出发,层层分解细化,将整体业务分解为最基层的单一业务线。基于业务线,对每一个业务线的具体内容进行确认,梳理具体的业务细节和数据流向。以销售主题为例:

以销售为核心,拆分出市场战略、客户管理、销售管理三个子业务板块,而每个板块下还有具体的子业务和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了覆盖企业整体的销售业务主题。

3.指标规划落地

数据指标是数仓建设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指标是衔接业务和数仓的纽带,数据指标的梳理需要基于业务进行,但是数据指标的落地存储与管理则是基于数仓模型实现的。指标的规划与落地过程,即从业务指标出发,针对每个主题分解出多级的业务场景,细化到基层的管理业务,再基于这些基础业务梳理相关业务指标。根据企业行业的不同会有所区别,以制造企业的销售为例,参考指标清单如下:

在构建高效、实用的指标体系时,需把握四大核心要点:。这些要点共同构成了指标体系成功构建的基石,确保数据驱动决策,助力企业稳健前行。

1.建立统一规范

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转,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这包括指标命名规范、计算口径规范、数据来源规范等。通过制定明确的规范,可以确保不同系统、部门或团队在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时遵循相同的标准和流程,减少混淆和误解。统一规范也有助于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理顺业务逻辑

很多时候,指标体系管理人员容易建立孤立的指标,和其他指标之间没有关联,建立不起逻辑关系,这样的指标系统还是和以前一样,一旦出现问题有

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于紧密依托业务活动,通过数据聚合、提取和抽象化处理,准确反映业务本质。脱离实际业务、停留在理论层面设计的指标,将丧失其指导实践的价值,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务必注重其实际意义,确保每个指标都直接关联到具体的业务环节,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唯有切实落地的指标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推动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沟通与协同

构建指标体系是一项关乎企业各层级、各部门的重大工程。为确保成功实施,必须加强管理层与一线业务执行层之间的紧密沟通,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业务融合。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够确保不同部门、不同业务领域的信息得以顺畅交流,为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沟通还能促进对指标体系的共同理解和认同,确保其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加强彼此沟通与协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实现指标数据的有效管理,数通畅联推出了数据中台解决方案,该方案由“Portal门户集成平台+MDM基础数据平台+ESB企业服务总线+DAP数据分析平台”构成。数据中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据中台建设数据指标管理体系,实现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的有效整合,通过基础数据治理保证底层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基于业务指标进行前端的动态展现,结合数据指标的多维度穿透,实现以不同形式、不同维度的智能分析和数据探索。

1.中台架构说明

在数据中台方案中,通过Portal构建一体化数据、信息、应用综合门户;通过ESB从各个系统抽取主数据并同步至MDM平台;支持DAP里元数据自动生成业务数据的数据集成流程;同时纳入到DAP数据分析平台里进行统一数据调度。基于数仓通过图形化、拖拽式配置构建分析主题,实现快速、精准分析,支持领导层的决策。

2.指标规划说明

指标体系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指标都是贯穿企业业务的,如每日的盈利、成本、银行存款等。而在考察企业经营状况时,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手段。在梳理规划指标时,指标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尤为重要。

  1. 指标梳理必须从企业的实际业务出发,通过核心业务、场景和流程来进行。
  2. 指标的规划是一个先梳理,再规划的过程。首先梳理业务分析中有哪些指标,然后再结合行业、业务、项目经验等进行规划、完善和优化。
  3. 在梳理指标时,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仅作为参考。在业务人员无法确认时使用,作为参考或引导之用。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要具体分析。
  4. 业务人员务必要参与指标的梳理和确认。只有业务人员才能确认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企业数据报表和部门KPI是最关键的指标,必须重点关注。
  6. 指标的复杂度与企业规模和业务流程成正比。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梳理指标时可以先梳理业务线,通过业务线串联业务部门,再通过部门KPI确认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场景找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实现指标细化,形成指标体系。

3.数仓规划说明

在DAP平台体系方案中,数仓建设是核心也是关键,同时数仓也是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建设与整合的关键步骤,由于数仓汇聚大量业务数据,在建设过程中数仓的标准化、体系化至关重要。

  1. 数仓建设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和管理要求,符合企业数据管理的相关规范。
  2. 数仓要与指标有效结合。数据和业务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数据价值的有效体现。
  3. 数仓要按照业务主题和业务指标进行规划构建,同时能够为数据应用提供支持。
  4. 数仓的价值要能服务于业务,能挖掘数据价值。在设计数仓时要充分评估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数仓中存储的数据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构建指标体系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它不仅助力于深入理解业务现状,精准定位问题所在,还推动运营管理精细化,加速战略落地。通过挖掘数据深层价值,指标体系赋能企业智慧决策,促进业务持续创新与增长,是迈向数字化未来的重要基石。

1.理解业务现状

指标是将业务进行统一管理的量化方法。指标平台实现了可以用指标为统一语言来了解业务发展,整体理解业务的真实状况,贴合业务的价值和目的。业务用户也可以通过指标所描述的对象和场景来理解业务,比如有的业务场景看重费率,有的业务场景看重客单价。

2.精准定位问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指标的不同特点可以反映业务问题。例如,指标在各个维度的特点、指标有没有随着时间产生周期性变化,还可以按业务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判断业务好坏也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参照的基准,这个基准除了用于判断业务表现以外,还可以衡量业务成长。比如,行业参考值、最大值、均值、成熟度曲线、不同业务组的整体值、上一时间周期比同比环比、年累计等等。

3.精细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效率是一家企业执行力的体现,即将战略目标在组织层面进行分解,然后逐步落实并实现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数据感知响应系统,通过即时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决策,实现即时响应,并在快速迭代中形成应对外部环境的最佳策略。企业需要采集数据并建立指标体系,对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化和指标化,让所有运营活动都用数据表示,提升过程管控的力度和粒度,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4.挖掘数据价值

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企业需要对数据背后映射的价值进行洞察。只有把数据和业务结合起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才能体现数据的价值。通过指标体系来监测业务数据,分析业务的发展情况,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数字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构建指标平台既可以更加全面清晰地展示企业应用的数据,也可以帮助企业沉淀数据资产,利用现在的机器学习等预测能力,挖掘数据价值,为商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企业正致力于缩短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时间差,以此加速决策过程与业务响应。在这一背景下,指标体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纽带,它如同一条灵活的通道,让基础数据无缝对接至各类应用之中。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指标体系亦能灵活调整,与应用建设同步升级,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与价值最大化。通过统一数据业务标准,指标体系不仅提升了数据服务的精确度,更促使数据服务从响应式转变为前瞻式,实现了数据源的统一与数据使用的普及化,让每位员工都能便捷地获取并利用数据。

数据中台建设的关键在于对数据指标的精准梳理与深入分析,这需要技术团队与业务部门紧密协作,深度融合。唯有将企业实际运营场景作为出发点,才能提炼出真正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指标。这些经过精准定义的指标,是构建数据仓库的基石,是实现数据可视化和报表编制的灵魂,更是确保数据真实性、洞察业务本质的关键所在。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