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流程(仓库流程的标准步骤图)

2024-08-1505:41:48创业资讯0

仓库管理标准化流程的10个关键环节

建立标准化的仓库管理流程对提升仓库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精准度和完善人员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化仓库管理流程的10个关键环节。 由于行业差异,以下流程仅供参考,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一、订单处理:高效精准的业务起点

订单处理是仓库管理的第一步, 从客户咨询、业务部门报表到订单接收,业务部门需查询库存状况、装卸能力、加工负荷、包装能力和配送负荷等信息,及时回复客户,并在订单无法按时交付时进行协调。

考虑到物流中心通常采用账期结算方式,业务人员在处理订单时需核查客户信用额度。 业务人员还需统计特定时段的订单量,安排调货、分配出货流程和数量,并处理退货信息。 业务部门还需制定报表计算方式,管理报表历史数据,设定客户最小订购量、订购方式和结算截止日期。

二、采购作业:保障供应链顺畅

订单确认后,物流中心需根据供货要求向供应商或制造商采购商品。采购作业包括统计商品数量、查询供应商交易条件,并根据需求量和供应商提供的经济批量,最终生成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发出后,需进行入库进货跟踪。

三、进货入库:确保货物准确无误

采购人员进行进货跟踪的入库管理员可根据采购订单上的预定入库日期,安排入库作业流程和站台安排。 货物入库时,需进行信息核对和质量检查,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如有差异,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并记录入库信息。 入库管理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卸货和栈板堆叠方式。

货物入库堆叠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上架存储,待需要时再出库;二是直接出库,此时需将货物运送至指定出货码头或临时存放点。 入库搬运过程中,管理人员需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调配工作人员,并安排工作时间。

四、库存管理:精细化管理库存

库存管理包括仓库区域管理和库存数量控制。 仓库区域管理涉及货品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分布等规划;货品进出仓库需遵循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的原则;制定进出货方式,包括搬运工具和搬运方式的选择;以及仓库区储位的调整和变动。

库存数量控制则根据货品出库数量、入库时间等信息,制定采购数量和时间,并建立采购预警系统。 还需制定库存盘点方法,定期进行库存清查,修正库存账册,并生成盘亏报表。 仓库区域管理还包括容器的使用和维护。

五、补货和拣货:高效满足出库需求

根据客户订单数据,可以了解货品的实际需求量。 在出库日,如果库存充足,则可以根据需求量打印出库拣货单和各项指示,规划拣货区域、选择工具并调配人员。 除了拣货作业,还需关注货架商品的补充,确保拣货流程顺畅,避免缺货。 这需要制定合理的补货水平、补货时间、补货作业流程以及人员调配。

六、流通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商品在从物流中心发出之前,可以进行流通加工处理,以提高其附加值。 流通加工作业包括商品分类、称重、拆箱重包装、贴标签以及组合包装等。 为了实现高效的流通加工,需要对包装材料和容器进行管理,制定组合包装规则,选择合适的包装工具,并安排流通加工作业流程和人员。

七、出货作业:准确高效地发货

完成货品拣选和流通加工后,即可进行商品出货作业。 出货作业主要包括根据客户订单打印出货单据,制定出货流程,打印出货批次报表、地址标签以及出货核对表。 排程人员需要确定出货方式、选择集货工具、调配集货作业人员,并确定运输车辆的大小和数量。 仓库管理人员或出货管理人员需要规划出货区域并确定货品摆放方式。

八、配送作业:安全准时送达

配送作业包括将货物装车并及时配送。 为了顺利完成配送,需要提前规划配送区域和路线,并根据路线顺序安排商品装车顺序。 在配送过程中,需要对商品进行跟踪和控制,并处理突发情况。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