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团是什么意思(拼团小程序)

2024-08-1707:06:02创业资讯2

拼团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和商业手段,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不仅注重用户规模,更要吸引用户注意力,延长在线时长,确保用户质量,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拼团是团购的一种形式,当参与人数达到平台要求时,即可享受团购价格购买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拼团可以获得更大的议价空间,而商家也乐于通过让利吸引更多用户。

团购系统通常有两种销售模式:

  • 商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团购(营销手段)
  • 有意向的消费者自发组团,通过网络向商家提出团购(反向定制)—类似C2B模式

拼团模式在电商平台的运用

    • 专做拼团模式的电商

例如:拼多多

前期通过优质低价的拼团在外部社交网络中分享,积累大量客户,后期以特卖电商的形式在站内运营,注重订单量。

    • 普通电商平台

拼团主要用于拉新,打造爆款,适用于中小型电商公司。

对于平台而言,拼团有利于拉新、提升订单量,并利用用户关系链进行产品宣传,扩大影响面。通过社交关系拉来的用户,可以迅速消除不信任,提高订单转化率。

拼团模式的优缺点

  • 优点:
    • 拉新效果显著
    • 提升订单量
    • 利用用户关系链进行宣传
    • 提高订单转化率
  • 缺点:
    • 用户习惯性以拼团方式购物比较困难
    • 社交+电商更适合需求量大、价格低的商品
    • 用户发起拼团但无好友参加可能会影响社交关系维护

常见的拼团类型

  • 新人团: 限定新用户(未下过单)参加,由老用户开团,主要用于拉新
  • 普通团: 最常见的拼团类型,如2人团、5人团等
  • 超级团: 需要较多人参与才能成团,根据成团人数制定阶梯价格,一般为50-200人团

注:一般在有效期内达到规定人数,就组团成功。人数不足则自动退款。

拼团流程

  1. 用户选择参与拼团:通过好友分享或直接在商城中选择商品参与拼团,并判断是否有库存
  2. 提交订单:用户选择开团或参团,并提交订单
  3. 支付:支付时判断拼团是否满团。未满团则继续支付;已满团会提醒用户开团,或自动帮用户开团
  4. 参团成功:支付成功后,用户参团成功。在规定时间内,参团人数达到规定数即拼团成功;未成团则拼团失败
  5. 订单处理:拼团成功的订单变更为待发货状态,开始向仓库流转;拼团失败的订单取消,原路退款

流程设计注意点:

  1. 一般采用付款成功才能参团成功
  2. 订单提交成功后,订单流转为待付款状态;规定时间内未支付,订单会自动取消
  3. 拼团成功或拼团失败,都要以一定的方式(短信或APP提醒)通知用户
  4. 拼团整体的活动设置一个限定时间,每个用户团开始后也设置限定时间

拼团商品库存管理

拼团商品一般从总库存中划分部分商品参与活动,即独占库存。活动期间,拼团商品的库存和正常售卖商品的库存互补影响。拼团结束后,将剩余库存返回库。

库存扣减的两种方案:

  1. 参团支付后扣减库存:这种方案会占用实际库存,未成团的那部分库存就无法出货,造成浪费。例如,商品有100件,参加10人团,最初开团20个。最终100人参团成功,但只有5个团成功拼团,所以发货50件,其他50人退款。
  2. 拼团成功后再减少库存:这种方案无法管控成团数量,可能会出现超卖。例如,商品100件,参加10人团,最初开团30个。最终200人参团成功,前10个团成功拼团,发货100件,其余100人退款。

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案,并预留一小部分库存以应对超出的情况。

拼团的设计策略

拼团设计的核心策略是“促销”和“社交”,反映到产品中就是团购频道的首页设计和团购详情的展示。

在电商平台中,团购通常作为独立的频道存在,具有完整的独立性设计框架。随着团购活动频次的增加和团购商品的丰富,团购的搜索也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相关的搜索版块应该提到突出位置。团购活动类型越来越丰富,例如单品团、品牌团、整点团、新人团等。

  • 当品类类型较少时,团购首页可以按团购活动的类型来进行划分
  • 当品类类型较多时,团购首页可以将大品类按主次进行分版块呈现,引导消费者进行订购

团购页面设计

    • 团购首页设计

参考拼多多首页设计,在app端,频道顶端应优先设计商品搜索与主要品类导航,方便消费者访问。其次是运营活动版块,活动与“百亿补贴”等推荐版块是主要设计,由于运营类活动通常更新频繁,因此能够更好地为消费目的尚不明确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 商品详情页设计

拼多多团购页面设计巧妙,突出了团购的低价优势,并通过与单独购买的原价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页面还强调参团人数和热销排名,通过“人数规模越大,越能暗示热销与爆款”的理念,刺激用户的从众心理。倒计时设计,则进一步暗示用户“早买早优惠”,增强了用户购买的紧迫感。

商品数量的选择设计简洁高效,方便用户快速确定购买数量。某些品类还提供套餐选择,方便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没有设置购物车功能,这是因为购物车对于团购模式来说反而不利。团购活动通常以“即时决策、即时预订”为特点,强调的是“实时”交易,在这种场景下,购物车无法发挥其批量预订的优势。

页面中的“收藏”功能,是商品详情页的标准功能,对于提升交易成功率和复购率具有重要意义。

拼多多APP的页面布局采用横向自适应的结构,每个元素都支持横向扩展。在信息展示方面,优先展示商品价格、促销信息、评价信息和商家信息,将详细信息置于较后的位置。这种设计符合用户浏览习惯,并能有效引导用户进行购买决策。

拼多多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凭借社交拼团模式,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用户突破3亿、商家突破百万、GMV突破1400亿,日订单量超过京东,仅次于淘宝,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第三极”。在设计拼团功能时,我们应深入了解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背后的战略逻辑。

拼多多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拼团和低价,更重要的是深刻把握用户需求心理,通过“多实惠、多乐趣”的策略满足用户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正是拼多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重要武器。

在引导用户消费方面,拼多多通过组织抽奖、砍价、分红包等活动,利用用户冲动、攀比、发泄等心理,促成交易,让用户产生“看见不买就会吃亏”的感觉。

拼多多产品具有超高性价比,不仅仅依靠拼单模式,更重要的是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平台上的高订单量,使得卖家可以集中采购,利用大卡车运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商品损坏,从而做到价格仅为北京大型商超的三分之一。

传统经销商体系层级过多,容易使商品传导机制失真,层层加价,并可能出现利用信息不对称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拼多多则通过低价、拼单等策略,促使用户进行口碑传播,以较低的成本快速积累了大量流量。虽然企业可以通过高成本投入获取一批购买力较强的用户,但数量相对有限。而想要获取大量追求高性价比的价格敏感型用户,就必须运用新思维。

价格敏感型用户规模庞大,通过单品运营策略,可以获得高订单量,进一步降低上游供应商的成本,最大程度上让利消费者。

拼多多的崛起告诉我们,商品流也是一种信息流,即使没有购物车、搜索框等功能,商品也能借助信息流来连接用户,实现购买和使用。虽然最初消费者可能会因低价和新鲜感而在拼多多上购物,但低价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这会导致部分用户流失。产品质量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门槛。

拼团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和商业手段,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不仅要注重用户规模,更要获得用户注意力,延长其在线时长,确保用户质量,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足够价值。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