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声熟悉的吆喝,你还记得吗?
“磨剪子嘞,戗菜刀…” 这句拖着长音的吆喝,是否瞬间将你拉回到记忆深处?
虽然如今已难觅其踪,但这充满魔性的调调,却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以至于现在看到这几个字,都忍不住用那熟悉的腔调读出来。
还记得,当年听到这声吆喝,人们便会提着家里的剪刀菜刀出门,围着磨刀匠聊天,享受着简单生活的乐趣。
而我们,也曾是追着“卖棒棒冰喽~”吆喝声跑的孩子,渴望着一根冰棍带来的简单快乐。
“收废品,收酒瓶喽”的吆喝声中,藏着我们攒零花钱的小心思;“收头发~收长头发”的叫喊里,是那个年代女性为了生计的无奈。
“卖甜酒~”、“搅搅糖~卖搅搅糖~”,这些拉长的吆喝声,承载着多少人记忆中的香甜滋味。
这些渐行渐远的吆喝声,是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也是那个简单又充满乐趣的年代最动听的旋律。
“打苞花儿喽,打米花~”,黑乎乎的火炉在师傅手中飞速旋转。不一会儿,“嘭”的一声巨响,香喷喷的米花、苞花就被装进麻布袋,瞬间被抢购一空。如今,老式的爆米花机越来越难见到,想吃到正宗的老式爆米花也变得不容易了。
“补锅底、修雨伞喽~”,过去,补锅、修雨伞的生意最火爆。那时,家家户户用的是铝锅、铝盆,用久了难免出现裂缝和破洞。坏了的锅碗瓢盆都攒着,就等着补锅师傅哪天能转到家门口。听到他们的叫卖声,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
九腔十八调,棕绳撬扁担,旧时光里,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那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广告形式,也是老百姓谋生的“必备技能”,更是一项拼嗓门的体力活。“换大米”“收长头发”“补锅底”……这些简单的话语,在老人们口中却变得抑扬顿挫,千回百转。
这种余音绕梁般的魔性调调,时常会萦绕在耳边,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孩子们也会时不时地学着叫卖几句。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听到的叫卖声也发生了变化,“擦油烟机~”“换窗纱~”之类的吆喝声,成为了新的潮流。更多的经营者开始使用录音扬声器,通过高音喇叭反复叫卖。
“半价半价,全场大甩卖!”“16元小火锅,进店只需16元”……这些声音虽然响亮,却少了些婉转亲切,多了些噪声污染。
小时候听到的那些叫卖声,他们遍布城乡,或肩挑推车沿街叫卖,或就地摆摊吆喝声声。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变迁,街头叫卖声已经渐行渐远,但这带着些许乡愁的叫卖声,却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中。让我们一起通过碗碗腔皮影戏《卖杂货》和郭达经典小品《换大米》,回味一下那些抑扬顿挫、异彩纷呈的叫卖吆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