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员工 怎样管理好员工宿舍

2024-09-1015:54:45经营策略0

员工的缄默,是否代表着和谐与顺遂?名校的光环,是否等同于优秀的绩效?当提拔的候选人不符预期时,我们应当反省自身?当初的判断,是否只是一时错觉?

01

理解与放飞不可兼得

领导者若过分强调管理,往往会抑制员工的抱怨和不满。员工的缄默,可能会让管理层误认为这是和谐友爱的部门,进而为领导者赢得声誉。

压抑员工的心声弊大于利,因为不满情绪一旦累积,必将引发更大的问题。与此缄默还会让员工误判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未被赏识。

自信是进步的阻碍,而谦卑的心态才是成长的关键。面对主动请缨的员工,领导者应当给予他们放手尝试的机会。

对于经验不足的员工,虽然初期难免会有失误,但正是这些失败经历,让他们得以正视自身能力,激发出学习的动力。

事实上,敢于主动揽事的员工,往往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成长潜力。

基层员工的小失误,并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而这些失误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相比眼前的蝇头小利,员工的成长更具长期意义。

经历挫折和挑战,对于年轻员工的成长大有裨益。

相反,一味服从领导安排,无法展现自我,只能养成听令行事的习惯。即使日后身居要职,也容易酿成重大失误,动摇公司的根基。

由此可见,领导者应当支持敢于主动担当的员工,认同他们的提案。尤其是年轻员工,更应受到鼓励和支持。

拒绝或忽视员工的提案,反映的是领导者自身的无能。

如果领导者能够放宽心态,允许员工自由发挥,员工必然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创意,团队也将充满活力,更容易取得成功。

人们往往倾向于否定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对待员工的提案也如此。

即使自己不理解,领导者也应当宽容地表示:“虽然我不完全理解,但你可以尝试一下。”否则,员工、管理层乃至整个公司都将走向老龄化。

即使员工的提案看似平庸,就像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那样,也可以从中找到亮点并加以表扬,让员工去尝试。得到认可的员工会付出加倍努力,将原本平庸的提案转化为惊人的成果。

赞赏员工的提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允许他们自由翱翔,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应有的胸襟。

02

识破“完美”的谎言

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却天真地以为可以做到的人,会给组织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在任何组织中,总会有人将事情描述得过于美妙,或夸口能够百分之百成功。

可怕的是,他们真的相信自己的话,并用巧妙的口才和近乎完美的数据推理来包装自己的谎言。

乍一看,一切似乎都有理有据,更何况提出者还是名校毕业。人们很容易上当受骗。

若要解决此问题,企业需要在招聘时仔细核查履历,拜访候选人的导师,并切实进行入职培训。

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够,员工就有可能不按要求写报告,甚至隐去必要的核查步骤。为了自保,他们会面不改色地撒谎。

这些员工往往长于表面功夫,善于人际交往,仅凭人事调动接触各方面的工作,就能被视为“优秀”人才,甚至出人头地。

对于领导者而言,真正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优秀的品格,广泛而深入的知识体系,以及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

只有善始善终地完成一项工作,才能真正了解它的全貌。人事调动的初衷,是让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历练,提升自身素养。

如今很多人在没有成功经验的情况下,仅凭在各岗位的轮岗经历,就被认为是“未来的领导”。

他们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了找借口、偷工减料和自我辩解的方法。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强调“快速判断、快速行动、快速反省”。

快速做出判断后,立即采取行动,并迅速检验和验证结果。如果每位员工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共同进行“三快”循环,企业就能打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团队。

擅长自我包装、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缺乏自省能力。

这类人越多,公司违法乱纪行为的风险就越高,例如数据造假、隐瞒事故等。

最终,公司将自食其果。

如果新人未经系统培训,价值观尚未成熟,便过早接触多个岗位,学得圆滑世故,甚至进入领导层,对公司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他们身上的陋习就像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将给公司带来巨大危机。

领导者培养人才的关键不在于轮岗,而在于塑造其优秀品格,使其具备渊博知识和成功经验。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工作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新人阶段遇到优秀的领导,就能得到锻炼,成长为优秀员工;

反之,遇到不负责任的领导,则难以成为真正的人才。

新人时期遇到什么样的领导,是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指标。

03

从“项目制”培养全局观

领导者应具备优秀品格和渊博知识,不应贪图私利,更要拥有统筹全局、洞察一切的“鹰眼”。

最近的一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全局观的重要性。

一位部门领导说:“3个人就能完成这项工作并盈利。”

这或许没错,体现了高效的工作方式。

但该部门整体亏损,问题出在哪?

该部门共25人,3人工作就能盈利,剩下的22人却无所事事,导致整体亏损。

虽然个人工作报告都不错,但领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赤字出现。

领导者应统筹安排25人的工作,实现整体盈利。

如果领导缺乏统筹管理能力,企业将面临风险。

如何培养兼具优秀品格、渊博知识和全局观的领导人才?

答案是灵活运用“项目制”,让储备干部担任项目负责人,接受全方位锻炼。

例如,如果研发部门按技术领域划分,各部门人才精通本领域,却缺乏对其他领域的了解,无法培养出统筹全局的人才。

相反,为新业务成立项目团队,让潜力新人担任负责人,直接向高层汇报,并赋予一定的人事和预算权限,使其能够跨部门组建团队完成项目,就能使其学习各方面知识,包括不擅长的领域,并学会如何用人,自然而然地具备全局观。

这一过程如同“破茧成蝶”,经过磨练,员工才能蜕变。

项目结束后,为避免人才浪费,应为其设计新的锻炼岗位。

作为项目负责人,要想项目成功,必须善用老员工的经验。

我认为这是培养全局观的基础训练。

每个组织都有值得雕琢的璞玉,项目制正是为了发掘和培养他们。

如果事先不与各部门沟通,可能会引起不满和抵触情绪。

项目启动前,项目负责人必须与各部门协调,这也是换位思考的良好锻炼。

培养人才,要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将相关人员组成团队,由负责人带领完成项目,并最终取得成果,是培养领导人才的有效途径。

对于潜力新人,应该让他们担任项目负责人,培养其全局观。

当具备全局观的人才担任领导职位时,组织的整体实力必将提升。

04

提升“识人”能力

人岗匹配至关重要,广泛听取意见以做出最佳任命也是必要的。

如果提拔的人选表现未达预期,我们该如何反思?当初为何看走眼?仅仅是一次误判吗?

我们需要谦虚自省,并进行验证。

具体来说,就是在录用或任命后,每隔1年、3年、5年、10年,持续跟踪其工作表现。

我曾担任面试官,负责招聘应届和非应届人才。

对于我认为优秀并决定录用的人,我会持续关注其工作情况。

如果他们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我会反思是否有所遗漏,并倾听周围人的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识人 accuracy 。

持续跟踪员工表现,可以锻炼识人慧眼,提升人才评价能力。

这样,面试官就不会被夸夸其谈的毕业生蒙蔽,面试者也不会因为名校背景或海外经历而获得过高的评价。

基于个人经历,人们常被外表蒙蔽而做出错误判断。

履历漂亮且成绩优异的“表面”人才往往更容易受到青睐,我也曾多次为此付出代价。

履历和考试成绩仅可作为参考。

相比之下,面试时的谈吐和解释问题的思路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具体而言,面试官应重点关注面试者价值观和人生理念的深邃程度。面试者若能详细叙述自身的过往经历,则更佳。

如果他们能够既讲述失败的经历和遇到的困难,又详细阐述当时处理方式与想法产生的原因,面试官就应该给予他们更高的评价。

轻而易举地规划入职后的宏伟蓝图并不可取。

相反,深入挖掘过去经历,面试者便难以撒谎。

(特别是对于有工作经历的面试者)面试官应深入考察面试者过去的实际业绩和成果。

如果面试者在被问及过往经历时仍夸夸其谈,就可以直接淘汰。

一家银座酒吧的老板精于识人,她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曾表示:“一个只会吹嘘的人,绝无可能取得成功。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通过谎言来展示自己的强大。

我深以为然。

对于那些自信满满地宣称自己无所不能的人,也应谨慎对待。

一旦这些人在入职后确实面临任务,就可能发现他们并非如此能干。

经验表明,那些爱表现、总是自夸“我怎样怎样”的人最为不可取。

“那件事其实是我做成的”——将其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往往是这种人常做的事。

还有,明明不会做事,却偏偏装出一副高高在上样子的说辞,“我可不就是为了干这个才进公司的”,大多也出自这些人之口。

真正有能力的人,诚实谦卑,无论在哪个职位都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绽放绚丽的花朵。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奇才”通常也会表现出傲慢和自大的情绪,他们是很难驾驭的人才。

他们有时会在面试中失败,或者在入职后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持续考察人才不仅能提高识人之术的准确性,对于充分发挥这些奇才的能力也至关重要。

还有一点,我发现,有些人说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的双眼,躲躲闪闪”,或者“死盯着一个地方看”,这些人往往在与人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沟通能力是工作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这些人可能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