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多家超市增设了“便民食堂”板块,人均消费约20元,其中一些超市还提供了自助餐选择,颇受关注。
超市开设食堂是否是一笔 выгод的买卖?乍听之下似乎不错,凭借超市的客流量,餐饮业态可以拉动顾客消费,或为超市引流,看似是一桩“水到渠成”的妙计。
这种形式虽显新颖,却并非业态首创。早在几年前,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企业便推出过超市餐饮服务,在超市中辟出专门区域,为顾客现场加工其在超市选购的新鲜食材,例如海鲜、肉类等,仅收取加工费。当时,业内将其称为“超级物种”模式,一时风靡行业。
与“超级物种”模式不同,眼下超市推出的“便民食堂”,主要以极致性价比取胜,尤其吸引了一批热衷于“超市食堂物美价廉,不一定非要上餐厅”的年轻消费者。由于利润空间较低,吸引更多客流成为超市的目标。
餐饮行业讲究的是复购率,消费者可能因价格低廉而尝试,但只有物美且价廉才能带来持续消费。有时,消费者为了美食可以不计较价格,甚至愿意为舒适的用餐环境买单。对超市食堂而言,要在竞争中胜出,菜品口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攻克的一关,食品安全管控、菜单创新、就餐环境等等同样不容忽视。热度过后,超市食堂能否长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位行业经营者的一番话颇有启发,“多年以来,零售业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涌现出不同的潮流,引导众多企业随波逐流。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自己最清楚,只有自己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互相学习探讨固然很好,但模式不可全盘复制,我们只能竭尽全力服务好我们的客群,争取成为最好的自己”。
乱花渐欲迷人眼,商品才是硬道理。在零售业,多年来不断强调的“人货场”依然是重中之重。人,指消费者和员工;货,指供应链能力;场,指卖场主阵地。希望超市在不断创新实践的继续深耕市场,专注商品和管理,加强供应链建设,优化卖场环境,以商品和服务的极致追求铸就持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