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踩出的路”到“制度经济学小道”
周末带娃去青少年宫,漫长的地铁换乘之路倒不重要,有趣的是地铁口到青少年宫之间的一块空地。
自然涌现的“捷径”
这块空地之前堆满了建筑垃圾,后来盖了土,今年春天竟长满绿草,俨然一块绿地,只是夹杂着些许建筑垃圾。更有趣的是,绿地上很快就被踩出了一条小道。
孩子们喜欢亲近自然是天性,虽然这条小道上随处可见建筑垃圾,但它毕竟是条捷径,所以大多数家长还是选择了它。
这引发了我的一段思考。
回忆大学旁听的“制度经济学”
大学时,我常去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其中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当属徐旭初老师的《制度经济学》。
当时教学楼下有个小山坡,为了抄近路,那片草坪也被踩出了一条光秃秃的泥路。有次课上,徐老师就指着这条路,非但没有批评大家破坏草坪,反而肯定了大家的做法,他说:“这就是制度经济学!不是大家不该踩草坪,而是应该在这里修一条路。 ”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时间成本与投入产出
受这门课的影响,我做任何事都会不自觉地考虑时间收益比、投入产出比,以及效率和效果,总会思考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所以我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玩游戏、不熬夜,因为这些事带来的时间投入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
时间成本,很重要;投入产出,更重要。
“制度经济学小道”的启示
青少年宫前的这条小路,其实就是市场需求下的产物,一条“制度经济学小道”。它应该被正视,清理掉建筑垃圾,铺上台阶,光明正大地存在下去。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制度经济学小道”,可以帮助我们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成果,实现效率和效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