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茶友咨询我购买茶叶的经历。据其描述,某茶叶店老板热情推荐一款自称是1971年的老熟普洱,还神秘兮兮地宣称其为价值连城的古董级收藏品。
可这位茶友对茶叶颇有研究,深知熟普洱诞生于1973年,对老板的说法产生了质疑,遂向我咨询真伪。
由此可见,茶叶行业充斥着许多类似的虚假宣传。例如,在电商平台搜索普洱相关产品,不难发现琳琅满目的低价七子饼茶、印级茶和号级茶,甚至标注着年代久远的年份,企图利用“稀有”和“历史感”来迷惑消费者。
相信不少茶友在刚接触茶叶时,都曾被商家绘声绘色的推销话术所吸引。为了帮助大家避免上当受骗,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忽悠话术。当商家说出这些话时,务必提高警惕。
“不苦不涩不是好茶”
这是茶圈中广为流传的一句金科玉律,然而其真实性值得商榷。
客观而言,苦涩确为茶叶固有的特质,但过度的苦涩则可能源于制作不当。
优质茶汤的苦涩感应入口即化,并伴有回甘。茶叶品质越好,苦涩味消退得越快,回甘来得越迅速。
反之,如果入口苦涩难当,且口腔久久不散,往往是品质低劣的表现。
当商家娴熟地抛出这句话,切勿盲信。
“这茶虽然香气不好,但是韵味很好”
这属于虚无缥缈的忽悠。
茶韵作为品茗过程中难以言表的独特感受,源于香气、色泽、滋味的综合体现。好的茶汤,必然色香味俱全,水融清香,回甘隽永。
换句话说,香气是茶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一款茶连香气都不佳,何谈茶韵?
茶无好坏,合适就好
此话初听乍看,似乎颇有道理,但细究之下,便经不起推敲。
尽管六大茶类各有特色,喜好因人而异,但就同一茶类而言,品质优劣之分显而易见。无论是原料的等级,还是工艺的精湛程度,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贵的茶能卖到上千元一斤,而廉价的茶却能以个位数的价格兜售,此中缘由一目了然。
“这茶别看现在不好喝,越放越好喝”
此说辞同样缺乏可信度。
的确,普洱茶和白茶等茶类具有较长的陈化期,越陈越香。但前提是这些茶叶本身品质过硬。劣质茶只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加速变质,毫无存放价值。
像优质绿茶,即使是新茶,常温放置10-15天左右便可饮用。此时口感最为协调,长期存放反而会丧失其原有的鲜美与内含物质。
切勿相信吹嘘
这是典型的偷梁换柱式欺骗。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茶叶知识,商家便会根据茶叶的相似性,将普通茶叶冒充为知名名茶牟利。
例如,一种售卖数百元一斤的贵州龙井,可能会被商家冠以西湖龙井之名出售。如果消费者不懂茶道,可能会误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
购买茶叶前最好先进行一番了解,或咨询懂茶的朋友。一句忠告,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时,谨防被骗,钱包捂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