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优秀的 SaaS 产品介绍文章?
无论是内容营销还是产品市场,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都至关重要。其中,文字内容和产品相关内容是重中之重。有一类文章虽然重要,但对营销人员来说却极具挑战——那就是产品介绍文章。
普遍存在的问题
- 运营/市场人员缺乏对产品的深入理解。
- 产品/研发人员缺乏写作技巧。
- 运营/市场人员虽然文字功底扎实且了解读者,但对产品的内在逻辑和呈现方式把握不足。
他们笔下的产品介绍往往充斥着“我们提供了xxx和xxx功能”、“帮您解决了xxx和xxx问题”以及“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帮助企业xxx”等空洞的套话。
请扪心自问:
如果将这些描述中的产品名称替换成竞品,是否毫无违和感?
如果是,那么这篇文章就毫无价值可言。为了掩盖内容的空洞,有些人会加入大量专业术语和场景描述,结果导致文章冗长乏味,失去了简洁的美感。
产品/研发人员则容易陷入工程师思维,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描述,使读者难以理解。
我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文章优劣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以下仅分享一些我在写作过程中的技巧和要点。
优秀的文章应该独具特色、深入浅出。切忌千篇一律,不要浪费时间重复搬运已有内容。
我所说的“像工程师一样写作”是指要求作者深入理解产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切记“像”不等于“是”,因为过于专业的描述会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
以下是我个人的思考过程,供您参考(我个人对产品和场景比较了解,这个过程主要针对新功能、新场景。如果您对行业和产品的整体概况不够了解,需要提前准备):
(每个人思考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我认为,产品输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了解-思考-输出。
- “了解”阶段:从多个角度观察产品,不仅要了解自身产品的设计,还要研究竞品的设计。只有观察到足够多的细节,才能在思考阶段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 “思考”阶段:产品设计是一个正向的过程,根据场景设计功能。而其他人对产品的理解是“逆向”的,根据功能反推产品经理的设计思路。在这个阶段,要多与产品经理沟通,既可以帮助他们复盘功能,也可以确保自己的理解没有偏差。
- “输出”阶段:我一直认为“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简洁明了的流程图/示意图/泳道图都是极佳的表达形式。如果实在画不出图,可以尝试用表格整理概括内容。
善用图表
在输出阶段,要善用图表。
例如:可以用一张图简洁明了地展现敏捷开发场景在 Worktile7.0 中的搭建过程。如果用文字描述,至少需要 800 字。
图表还可以清晰地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内容,尤其是在产品设计中存在大量逻辑关系的情况下。例如,下图清晰地展示了任务状态流转关系,如果用文字描述,将会非常繁琐。
必要时可以插入产品截图,但数量要少,一两张关键截图即可,过多截图会让文章看起来像说明书。
避免主观色彩
过多主观色彩会让原本充满理性和说服力的文章变成“一家之言”。主观色彩的表现之一就是大量使用形容词。“方便”“简单”“强大”等价值是作者想要传达的目标,但如果在文章中大量出现,就会显得空洞无力,缺乏说服力。
例如:“Worktile7.0 配置功能强大,前台操作简单快捷,适配多种场景,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提高办公管理效率。”
用我上文提到的标准来衡量,将产品名称替换成竞品也毫无违和感。产品介绍文章应该客观清晰地介绍产品,不卑不亢,不褒不贬。
场景化描述要适度
如今,场景化描述越来越普遍。打开 SaaS 产品官网,十有六七都在列举所谓的“痛点”,然后引出产品介绍。
这种描述方式通常存在两个问题:
- 痛点只是“所谓”的痛点,实际上场景和问题千变万化,如果这些痛点与用户无关,文章就失去了价值。
- 很多描述缺乏痛点和产品之间的联系。我曾在某个官网上看到解决方案下载页面,要求选择“行业”和“规模”两个维度。但我下载所有方案后发现,其实只有四个模板。也就是说,他们针对不同行业和规模提供的解决方案没有任何区别。10 人、100 人和 1000 人的企业需求怎么可能一样呢?由此可见,这些内容质量堪忧。
总而言之,产品介绍应该围绕产品展开,场景描述只是引子,不能喧宾夺主。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不可能概括所有场景,对产品特性和功能的描述才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