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要学什么 女生学大数据很累吗

2024-09-1605:21:13营销方案0

繁忙的取数工作、缺乏领导指导、业务知识匮乏,是数据分析师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再加上不断追要报告的压力和报告深度不足的抱怨,更是让分析师叫苦不迭。以文中提到的这位数据分析师为例,可谓是困难重重:

鉴于问题的普遍性,本文将分享破局思路,供遇到类似挑战的同学参考。

运用数据分析解决业务问题遵循特定步骤:

第一步:基于业务流程,构建数据指标体系

第二步:根据指标体系,诊断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结合问题诊断,评估业务行动的有效性

进入新环境后,第一步应了解业务流程,梳理数据指标体系。就像该同学随手写出的指标,零散无序,缺少主次分明,这正是突破困境的第一步。

之所以称之为“指标体系”,是因为孤立的指标难以发现问题,需要根据业务逻辑组织起来。常见的组织方式包括并列式、总分式和漏斗式。该同学主要从事 toB 销售,因此总分式更适合,首先厘清 GMV、客单价、频次、毛利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随后,可以结合新客户拜访流程或老客户下单流程,梳理销售过程中的指标(如下图所示)。

数据指标体系还需要分类维度的配合,销售类指标体系通常搭配人(客户)、货(商品)和场(销售渠道)作为分类维度。

通过上述方式,建立起指标体系的框架,后续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细节进行完善和微调,以便开展诊断性分析。这一步是基础工作,要求数据分析师深入理解业务场景,理清指标之间的关系,否则后期的工作将困难重重。

构建起数据指标体系后,问题诊断就变得相对简单。通常遵循“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原则,构建诊断问题逻辑:

1. 是否符合常规销售周期(排除误报)

2. 是否持续性下跌(从下跌的源头开始追查)

3. 是客户数量减少,还是下单金额减少(细化分析)

4. 是大客户减少,还是散户减少(按人员维度细分)

5. 是时令性生鲜减少,还是通用商品减少(按商品维度细分)

6. 是销售开发减少,还是自主下单减少(按渠道维度细分)

其中,1、2、3 个问题无需细分,仅观察整体指标即可,因此上手较快。4、5、6 个问题相对复杂,需要拆分数据进行多次观察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拆分维度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业务场景进行动态调整。诊断还需要积累业务标签,以便对数据进行解读。

这一过程需要分析经验的积累和不断尝试,因此可能比较耗时。但随着积累的增加,数据分析师也会展示出丰富的行业经验。

“挑选商户经常购买的品类提升价格”是一种业务提升业绩的举措。对于这类针对具体业务动作的分析,需要先提出分析假设,推出结论就容易得多。

例如,涨价提升业绩的最佳情况下,选品是溢价高、品质好的非标品,如小青龙或车厘子,客户难以横向比较价格,加上品质出众,对价格不太敏感,因此涨价也能接受。

最差情况下,选品是普通、缺乏品质区分度的标品,如米面油蛋,客户一看到高于市场价就会流失。

在进行分析时,可以将上述假设表述如下:

这样,数据结果出来后,直接观察即可:

1. 活动上线后,整体业绩是上升(成功)还是持平或下跌(失败)

2. 活动刺激的品类中,哪些价格敏感度高(失败),哪些敏感度低(成功)

3. 参与活动的客户,是否整体消费减少(失败),是否转向购买未提价商品(失败)

评估一次活动效果相对简单,作为数据分析师,只要理清活动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业务逻辑,就能快速输出评估结果。这是数据分析师应当优先培养的能力。

但回答业务部门“我要怎么做才能提升业绩”的问题,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因为提升业绩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在实践中见多识广,多了解一些业务手段,才能提出建议。这就要求数据分析师多做记录,将围绕同一目标的不同业务动作整理出来,便于后期对比效果。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