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清晨,早市如同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充满了烟火气与人情味。经过漫长的休市,窝瓜园早市于5月15日恢复营业,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重新点燃了市井的活力。
隔壁摊位,是个蔬菜摊,一位女性顾客使劲地扒着白菜叶,眼见着白菜从大变小,“行了,行了,大姐,我这卖的是白菜,不是娃娃菜。”
“称上稍微欠点儿,来,我再给你一把。”说着话,一位摊主从竹筐里又抓了一把紫色的桑葚放进了塑料袋,顾客满意地拎着走了。
…………
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此起彼彼的讨价还价声,让我们这个城市的早晨鲜活起来。
初夏的清晨,露天早市的喧闹声唤醒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摊主们早早地摆满了各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每个摊位都是他们辛勤耕耘的成果,熟悉的老面孔也重新聚集在一起,交流着生活的点滴。
在一个水果摊前,五彩斑斓的水果被整齐地排列着,粉嫩的苹果、鲜黄色的香蕉、橘色的橙子和深红的山竹引人注目。紧邻而坐的蔬菜摊也不甘示弱,翠绿的芹菜、紫色的茄子和白色的菜花像士兵一样整齐,吸引着路人驻足询价。
久别重逢的摊主之间,言语中透出亲切感。市民在挑选蔬菜时,轻松地算着账,“3块2加5块6……多少钱来着?”摊主一边算着,一边调侃道,“8块8对不?”旁边的水果摊主接道,“对,没错。几个月没出摊,都不会算账了吧!”
早市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还是不放香菜对吧?”“呦,你还记着呢?”摊主们的交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度,连卖豆腐脑的摊主都在热气腾腾的空气中,熟练地盛出一碗豆腐脑,递给卖菜的朋友。
到5月19日,早市恢复的第5天,摊主们在交流中分享着各自的近况,生活的气息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街道虽不宽敞,却因小小的讨价还价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尽管早市前有体温测试仪和口罩,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久违的热闹与温暖。
蔬菜、水果、肉蛋、调料,早市为城市开启崭新的一天,映射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即使是退休的老人们,也愿意在城市苏醒的清晨,拉着小车或装满袋子,满怀热爱地奔向早市。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到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新鲜和乐趣,省去中间商的价格差,让生活更贴近。
早市是幸福的源泉,热爱生活的人总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居住在附近的徐强,把逛早市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他会从早到晚一家家对比价格和品质,虽然隔着口罩,但熟悉的老板一眼就能认出。每次购物,他都能挑到新鲜的食材,老板也常常在结账时给予小优惠,简单的交易中蕴含着温暖。
临近8点,早市的人流逐渐减少,刚才的热闹似乎又回归于平静,散落的菜叶仍在角落里诉说着早市的喧嚣。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走向自己的餐桌,早市的烟火气在每个人的心中久久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