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销售模式中,“农超对接”成为了一种颇为有效的渠道。通过这一机制,农产品不仅能够迅速找到销路,还能帮助农民提升收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01
应对“供大于求”
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偶尔会遭遇一些
突发情况,对市场造成影响。2018年,贵州省惠水县的好花红镇弄苑村,佛手瓜的均价稳定在0.6元左右,但在七八月份的丰产期,价格却出现了明显波动,收购价骤然下降,几乎“腰斩”。
面对这一困境,当地农民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及时调整策略,力求稳住市场。
弄苑村的佛手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丰产期每日可采摘60吨,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和学校食堂进行销售。随着盛产期的到来,其他地区的佛手瓜也纷纷上市,加之学校放假,采购量大幅减少,导致本地市场供大于求。以往每周有10吨的学校采购变成了停滞,最终使得价格跌至0.3至0.4元每斤。
为了让佛手瓜能够继续保持合理的价格,当地农民意识到需要拓展销售渠道,避开价格战。在惠水县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的协助下,弄苑村与本省的一家大型超市建立了购销协议。
经过实地考察,超市生鲜部门的工作人员确认了佛手瓜的优质特性,但同时也发现村民在采摘和分拣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且未进行分类包装。这导致在运输过程中,表皮薄嫩的佛手瓜容易损伤,外观不佳,自然难以提高售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超市派出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农民在采摘前使用网袋保护佛手瓜,并在采摘后进行分级处理。经过这些改进,佛手瓜的损耗率从原先的40%降低至20%左右。
凭借更高的品质和更优的包装,2018年弄苑村的佛手瓜产值达到了1400多万元,成功带动了20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超过3万元。农民们也逐渐认识到市场需求,从而在种植和后续处理环节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02
助力“农货出山”
超市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是一个展示平台,可以容纳过剩的农产品,同时帮助一些小众农产品连接城市市场,打开新的销售大门。
通常情况下,农产品想要进驻超市,种植户需要申请成为供应商。一些地方的农产品由于较为小众,农民往往对此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生鲜买手”的角色便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帮助农户认识到自身产品的市场价值。
生鲜买手是一种新兴职业,不属于任何平台,而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向各大商超供货。他们不仅帮助农产品寻找销路,同时也为超市提供优质货源。
生鲜买手常常像“探险家”一样,挖掘鲜为人知的优质农产品,寻找潜在的畅销商品。由于超市与生鲜买手的合作,能够有效降低进货成本,节省高达60%的人工费用,从而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例如,蔬菜采购专家瞿杰,服务于四川成都的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数年来致力于将大山深处的农产品带入城市。2018年6月,他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发现了一种金黄色的豆荚,并在短短三周内帮助当地农户将其成功销售到成都等地的生鲜超市。
如今,由于畅通的销售渠道,这种金色豆荚在当地的亩产值接近90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这一成功案例证明了“农超对接”的有效性,也为更多的农民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通过这些创新的销售模式,农产品不仅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未来,期待更多的农民能够借助这样的模式,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