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菲利普·科特勒的著作《营销管理》,自1967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历经16版,成为全球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教材,广泛被视为营销学的经典之作。
尽管这本书声名显赫,但真正阅读过的人却寥寥无几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其厚重的页数,最新版甚至达到672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专注于这本书的读者确实不多。科特勒的学术写作风格虽然保障了著作的严谨性,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某些章节的内容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显得过于冗长。
对那些对市场营销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或者希望运用市场营销理论来指导企业运营的管理者而言,2024年的今天,除非你有成为专业营销咨询师的打算,否则不必再沉迷于这本厚重的教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寻求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向谁学习
市场营销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学科,它与管理学一样,强调实践与应用。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思考营销问题的框架,但面对具体案例时,往往难以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
例如,任何营销理论都无法指导你如何在小红书上进行推广,也无法教你撰写广告文案,或是产品开发的具体方法。这样的具体问题,往往在《营销管理》这类教科书中无法找到答案。
这就引出了学习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关键:
不仅要向学术界学习理论,更要向实践领域的专家学习具体技术。在实际学习中,交替阅读这两类书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营销的本质。
那么,应该向哪些实践派的专家学习呢?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有几个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1.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成功的咨询案例。
正如常言所说,优秀的能力是“喂出来的”。如果一个老师只服务于少数企业,难以判断他的经验是基于实力还是运气。
2.拥有高层管理的经验,能从企业的整体视角进行思考。
理想的情况是,这位专家有过创业或总经理的经历,这样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供适宜的建议。
3.应是一位多面手,而非单一领域的专家。
例如,品牌专家容易将所有经营问题归结为品牌问题,这种“锤子效应”常常使他忽视其他潜在的解决方案。
在寻找这些老师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该专家不必具备你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但最好具备相似产品类别的经验。
举例来说,如果你经营白酒,老师的专业知识不必超出你,但他在相似产品类别的经验将有助于指导你的营销策略。产品的四个类别包括:
工业品、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与服务业。这些产品在营销手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选择老师时,确保产品类型尽可能接近。
2.确定老师后,最理想的学习方式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所谓实战派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偶尔的授课或咨询,而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每个细节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互动能够将专家的技能转化为企业的硬实力,而非临时抱佛脚。
本文旨在提供市场营销学习的对象选择,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将留待下次再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