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生鲜产品的流通渠道中,农贸市场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面临其他新兴零售形式的竞争。这些市场以其亲民的价格和新鲜的产品吸引着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农贸市场的份额仍高达60%以上。尽管新零售如生鲜超市和社区便利店正在崭露头角,但农贸市场的独特优势让其在生鲜销售中不可替代。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农贸市场在一线城市的生鲜零售中贡献超过50%的份额,而在更小的城市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这一“沉默的渠道”虽然在新媒体宣传上不如生鲜电商活跃,但却是生鲜零售的坚实基石。消费端的多样需求与种植端的丰富产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根据笔者在B2B食材配送行业的经验,家庭和餐饮业对食材的需求年SKU数至少达到10万,而大多数生鲜超市和社区店的售卖SKU往往在3000以下,这表明农贸市场在维持丰富多样的食材供应方面的重要性。
当前农贸市场的经营状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单体农贸市场的经营情况各异,整体呈下滑趋势。尤其是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农贸市场,其盈利状况更为严峻,许多市场甚至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相比之下,1000至2000平方米的市场略显优势,但年利润依然不高,通常在50万以下。最具盈利能力的还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这些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地方农产品流转的中心,承担起了部分批发市场的角色。相较之下,许多小市场则面临经营困境。
农贸市场的产权问题也是其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产权的分散性和缺乏连锁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农贸市场的所有者大致可以分为国有、民营和集体三个类型。当前,集体和国有市场逐渐减少,而民营市场则在不断增加。以西安为例,全市近150家农贸市场涉及多种经营主体;湘潭市则有48家农贸集市,其中国有市场仅占少数。这样的产权结构使得农贸市场在管理和运营上面临不少困难。
农贸市场的区位优势在城市成熟发展中愈发明显。在许多成熟社区,农贸市场通常位于居民楼附近,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市场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购物选择,而对于连锁生鲜零售企业而言,寻找合适的物业则是一大难题。成熟城区的农贸市场不仅是商业空间,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市场物业的角度看,农贸市场的面积普遍较大,通常在1000平方米以上,甚至一些达到20000平方米。这样的空间布局为各种商业业态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由于高频消费的特性,农贸市场往往吸引了早餐店、药店等便民业态,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社区商业中心。以湘潭市为例,其主城区的48家农贸市场大部分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分布较为均匀。
农贸市场在我国生鲜流通领域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尽管市场份额有所缩减,但对于长尾SKU的供应依赖性仍然显著。经营状况下滑尤其对小型市场影响明显,产权结构复杂也为市场发展带来了挑战。农贸市场在成熟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仍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机遇。
未来,农贸市场在面临各种挑战的也需要通过升级改造和优化管理,继续发挥其在生鲜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新零售环境的变化,农贸市场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