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时光中的自行车
晚饭后,儿子兴奋地要求去中心广场玩,临下楼时还不忘让我帮忙搬一下他的自行车。这辆儿童专用的自行车,外形设计精美,结构坚固,价格也不便宜。它是两年前我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那时,车子座位下方装有三个辅轮,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儿子逐渐掌握了骑行技巧,不久后便能熟练地骑行,辅轮也掉了。
常有人说,人生不过四个字:吃、穿、住、行。实际上,自行车与我们的“行”息息相关,几乎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我们的记忆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与自行车相关的情结,那段时光可能早已被尘封,但一提起,往事便如涌泉般涌上心头,满是感慨。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时的乡村经常遭遇旱灾和水灾,生活物资匮乏。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几乎都在物资紧张的背景下度过。记得当时我们的家庭经济拮据,吃饭仅够温饱,至于出行工具,乡村最常见的是木板车,偶尔能看到几辆自行车,那些骑车的人不是,就是去集市的富裕人家。偶尔也会有小商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村里叫卖:卖冰棒啦,收废品啦,声音时近时远,吸引着一群小伙伴跟随,大家羡慕不已。
上初中的时候,父母攒了好久的钱,终于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这是一款二八型的重型车,特别适合农村路况,也能承担些许重物的载运。自行车刚送到家的那一刻,我和弟妹们兴奋得几乎围成一圈,一点点地检查着车子的每个细节,心里满是高兴和自豪。
接下来,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学会骑自行车了。
每个人的学车经历大多相似,充满了跌跌撞撞和不服输的精神。因为年纪小,心里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和几个小伙伴放学后,经常把自行车推到学校的操场上练习。起初,我只能做到在车座上蹬蹬脚,不断摇晃,车子歪歪斜斜地前行,心里却异常兴奋。
操场开阔,没有坑坑洼洼的路障,我们练车时互相帮忙,互相扶持。由于身高不够,我只能坐在车梁上,双脚勉强蹬着踏板,手着车把,整个身体不停地摆动,心里充满了对摔倒的恐惧。要想熟练掌握这辆两轮车,果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时,为了增加安全性,我们会在后架绑上木棍,车子即使倾斜,也不至于倒地。刚开始时,我们只是在地上滑行,一脚踩着踏板,另一只脚在地上蹬,身体随着惯性上下起伏,慢慢地,骑行变得越来越顺畅,速度也加快了。每次骑得兴奋的时候,我会回头看,发现原本扶着车的人早已不见踪影,心里一紧,车子便毫不意外地摔倒,手脚上的伤口也成了常事。
随着练习的深入,我终于能够在车座上稳稳地坐下,放胆骑上马路。开始时,摔倒的次数多得数不清,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渐渐掌握了技巧,骑车的信心也越来越足。那些年,我们总是骑着车穿街走巷,嬉笑打闹,追逐嬉戏,时光虽简单却充满了满足与快乐。
骑车变得有些上瘾。只要空闲,我便和朋友们骑车四处游玩。那时我们骑着车穿过乡间小道,去集市上买东西,去田野里割草运草,戴着绿色军帽,吹着口哨,犹如风一般,掠过大地,穿行在风景中。那份自在与潇洒,带给了我们年轻人无尽的自豪与快乐。
那个年代,有些人骑车技术堪称一流,他们骑得又快又稳,甚至还能表演一些杂技般的动作:双手抱胸,身体轻盈地倾斜,仿佛鸟儿飞翔,自行车却稳如老狗,凭借双腿的力量调整方向,成了街坊邻里的风景线,旁人看得羡慕不已。
高中时,我第一次骑车远行。那时常常需要把粮食送到学校,路上要经过几个小坡。上坡时得下车推,推得满身是汗;而下坡时,骑车的速度让人兴奋,耳边充斥着风声,心中充满了畅快。
一次下坡时,因躲避路上的一只突如其来的家畜,我慌乱中刹车失误,结果整个人跌进了路边的沟里。幸好当时车速不快,只是衣服被刮破了,手脚也只是擦伤。摔倒后,我更加小心,不再逞强,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安全骑行。
七八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被视为农村家庭的“三大件”,是家庭经济状况的象征。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拥有一辆自行车总是令人自豪的事。那时,自行车成为家中最宝贵的财产之一,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保养,车身擦得锃亮,座垫上总会套着干净的布,车圈也经常被擦拭,保持如新的模样。
进入工作后,我家曾买过一辆飞鸽自行车。那个时候,郑州的街头已经摩托车渐多,而妻子工作地点较远,因此我们后来又添置了一辆木兰摩托车,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于是,那辆自行车就搁置在公司宿舍的院子里,逐渐积上了尘土,几乎生锈。几年后,搬家时将它卖给了一个回收破烂的老人。
后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我又重新购买了一辆美利达的二级变速车,它陪伴我度过了两年充实的上下班时光。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风雨无阻,它始终是我最可靠的伴侣。在我心情郁闷时,我会慢慢骑行;而当我心情愉快时,我骑得飞快,感受到风的呼啸。
二年后,我换了辆洪都牌电动自行车。那辆美利达最终被放置在地下室。直到某天,我的亲戚借去骑,结果被盗走了。我感到十分心痛,它就这样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进入九十年代,骑自行车已是普通百姓最常见的出行方式。清晨和傍晚,城市中总是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自行车,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1993年时,国内城市家庭的自行车保有量已达顶峰,几乎每百户家庭就拥有近两百辆自行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进入新世纪,传统的自行车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电动车和汽车迅速普及,自行车的使用率逐年下降。我的家庭也购买了第一辆小轿车,自行车的身影渐渐在生活中消失。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骑自行车作为绿色低碳出行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城市街头又重新看到了自行车的身影。扫码骑行、手机支付,让出行变得更为便利。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还是在安静的小镇,共享单车都成了方便快捷的代步工具。
有一次,我去公园附近的超市购物,提着一大袋东西,正犯愁如何回家时,看到超市门口整齐排列的共享单车,天蓝色的车身,干净的挡泥板和结实的车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由得心生一动,掏出手机扫一扫车身上的二维码,听到一声“吧嗒”,车锁解开了。我轻松地将购物袋放入车篮,骑上车,开始悠闲地骑回家。这种便利感,让我意识到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它在现代社会中,也承载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意义。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骑车的记忆似乎与日俱增,那些曾经的嬉笑打闹、风驰电掣的骑行情景,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回想起那些年,我们在乡间小道上自由穿行的日子,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怀念。即使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骑车依然能带给我宁静与快乐,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
时至今日,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骑行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方式,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共享单车、健身车和休闲车,各式各样的新型自行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的出现让自行车重拾了昔日的光辉,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自行车已经从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转变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了快捷的出行选择,也为那些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人们提供了释放压力、锻炼身体的机会。无论是晨跑时骑行,还是傍晚骑车回家的路上,骑行已然成了一种别样的享受,它让我们在忙碌中感受到宁静,在疲惫中找回活力。
回望过去,那些骑车的日子早已成为我记忆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尽管随着岁月流逝,一切都已改变,但那份自由、那份快乐,始终未曾离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自行车所承载的那份青春与活力,依然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但骑行的记忆,犹如那辆曾陪伴我无数次行驶在路上的自行车,依然伴随我走过四季,走过人生的每一个角落,给予我无尽的回味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