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是什么意思_陀飞轮手表多少钱一块

2024-11-1105:17:41创业资讯0

在现代钟表界,陀飞轮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但它那令人目眩神迷的运转方式依旧让钟表爱好者们为之疯狂。尽管如此,各大品牌并未停下脚步,仍在努力为这项复杂的功能注入新的创意和技术,力图突破极限。今年,我们便迎来了三款在设计和技术上极具创新意义的陀飞轮时计,它们不仅在外观上令人惊叹,背后的工艺和技术挑战也让人佩服不已。

罗杰杜彼“苍穹之眼”——中置陀飞轮的巅峰之作

首先登场的是罗杰杜彼的“苍穹之眼”系列。这款腕表的最大亮点便是它采用了中置陀飞轮的设计,这种结构在钟表界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事实上,除去欧米茄,市场上能成功推出中置陀飞轮的品牌并不多,而罗杰杜彼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中置陀飞轮的设计之所以难度重重,首先在于如何解决指针与陀飞轮结构的相互协调问题。要让指针和飞轮共存,普通的设计手段显然无法实现,这就让很多品牌望而却步。欧米茄通过外围齿轮驱动指针盘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由于“苍穹之眼”采用了镂空设计,表盘上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置这些齿轮和指针盘。罗杰杜彼选择了更为复杂的驱动指针转盘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结构,罗杰杜彼在陀飞轮下方增加了一个齿环,形成了双齿环系统。上齿环用于驱动陀飞轮,而下齿环则控制指针盘的旋转。这种设计不仅让“苍穹之眼”成为中置陀飞轮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作品之一,还使得它在复杂结构的呈现上达到极致,堪称技术与美学的双重完美呈现。而与罗杰杜彼的第八代圆桌骑士相比,“苍穹之眼”还在细节上更为精致,尤其是其具备日内瓦印记的传统打磨,展现了极致的工艺水平。

积家“双翼三轴”——重塑三轴陀飞轮的佩戴体验

接下来的这款作品来自积家,它的三轴立体陀飞轮设计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自2004年积家推出球形陀飞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球陀”)以来,三轴陀飞轮一直是表坛的高端代表,许多钟表爱好者都为之倾倒。虽然这种设计极为震撼,但由于其厚重的表壳,很多人也会有佩戴不便的顾虑。

但今年积家的“双翼三轴陀飞轮”却在设计上做出了性的优化。尽管表壳厚度仍然保持一定的水准,但戴上手后你会发现,它并没有给腕部带来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得益于积家对三轴陀飞轮结构的精心调整,配合表侧开窗设计和穹顶形状的蓝宝石表镜,使得这款腕表既具备三轴陀飞轮的震撼效果,又能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这款表还融合了星空盘和万年历功能,整体呈现出一种如同浑天仪般的视觉效果,充满了天文仪器般的趣味和奇妙感。过去,曾经让人觉得不太适合日常佩戴的三轴陀飞轮,终于通过技术的进步,达到了既惊艳又实用的水平。

伯爵AUC系列——2毫米厚的极致陀飞轮

我们来看看伯爵今年推出的AUC系列陀飞轮。这款腕表以其仅2毫米的厚度打破了记录,成为全球最薄的陀飞轮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伯爵大胆地摒弃了传统的陀飞轮笼架结构,而是通过外围固定的方式将整个陀飞轮组件支撑起来。与传统的设计相比,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使得整体厚度大幅减薄。

除了结构上的创新,伯爵还对陀飞轮的驱动方式进行了优化。传统陀飞轮的四轮轴被三轮所取代,通过三轮直接驱动外圈的齿轮。为了确保陀飞轮组件的稳定性,摆轮的微调砝码也进行了改进,采用了水平砝码设计,并且为了提升强度,摆轮的结构由三臂改为了四臂。

不仅仅是摆轮,表内的其他关键部件,如条盒轮和传动轮,也都采用了四臂结构,这种设计无疑增强了整只表的力量感。更令人惊讶的是,伯爵还通过加厚发条来提升动力储备,确保在与常规AUC系列表款相同的40小时动储条件下,陀飞轮依旧能够提供25%的额外动力支持。

伯爵在追求极致超薄的过程中,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制表工艺,还通过精湛的技术使得这款超薄陀飞轮不仅能保持高效运作,同时也具备了极高的耐用性和可佩戴性。

2024年的这三款陀飞轮腕表,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设计表现上,都展示了现代制表业的卓越水平。它们不仅代表着顶尖制表技艺的巅峰,更为钟表爱好者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与佩戴体验,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的经典之作。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