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位员工入职柴司时,都会被分发到一把标准配置的薄膜键盘。手感软绵,敲击时非常“吃力”,可谓是一件极其“难用”的工具。
作为一群追求效率与舒适的“劳动者”,不少同事纷纷决定自掏腰包改善这份“艰难”的工作环境——他们选择升级自己的键盘,普遍转向了更为精准且耐用的机械键盘。
其中,策划小卡就是一位资深的“键盘控”,他几乎常年更换不同型号的机械键盘,是个名副其实的“键盘侠”。他说,机械键盘不仅仅是工作工具,更是一个极富乐趣的“玩具”。尽管他拥有众多键盘,但都属于“平价货”,最贵的一款也不过千元,与那些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高端玩家键盘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我们请小卡用自己的“拉磨”键盘,来给大家做个对比,看看200元和8000元的机械键盘究竟有何不同?“键盘侠”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不论价格如何,机械键盘的基本构成都大致相同,主要由轴体、键帽和套件三部分组成。
其中,轴体是决定机械键盘手感的核心部分,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开关”,被称为Switch。按下某个键时,轴体内部的触点相连,信号被触发,电脑便识别到你所按下的是哪个键。
在如今几乎所有的机械键盘中,使用最广泛的轴体是由德国樱桃公司(Cherry)设计的MX轴。Cherry凭借着这一轴体的创新设计,重塑了机械键盘的标准,也因此牢牢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令人惊喜的是:
樱桃的专利,已经过期了!
最初,由于专利保护,只有樱桃公司能够生产这一轴体,而最常见的轴体,如黑轴、红轴、青轴、茶轴等,每颗的价格大约在2到3元之间。高端轴体的价格也更贵。直到2014年,樱桃的专利期满,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第三方厂商的轴体,如国产凯华轴、佳达隆轴、TTC轴等,这些轴体的价格更亲民,手感也愈加丰富,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根据按键手感的不同,轴体可大致分为段落轴和线性轴两大类。段落轴在按下时会产生明显的“段落感”,并且通常伴随一些声音(如“咔哒咔哒”),因此使用时显得较为嘈杂。为了减少噪音,市面上还衍生出静音段落轴和近年来很受欢迎的“提前段落轴”,这些轴体的段落感会提前出现,而且声音较小。
红轴和黑轴则属于线性轴,它们的特点是从按下到触底,所需的力量变化非常平稳,没有明显的跳跃感。红轴的触发压力较轻,操作起来非常省力且噪音较低,因此曾被许多玩家称为“退烧轴”。小卡表示,当年用完红轴之后,他的“烧”更加猛烈了。
如果只是通过描述来感受键盘的手感,显然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即使是试轴器,也只能体验单个按键的手感,最佳的体验还是亲自敲击一整把键盘。
如今的机械键盘市场,轴体的种类与价格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从最近流行的“提前段落轴”来看,这种轴体在刚按下时就能感受到段落感,并且需要一定的压力才会触发,触发后手感则趋向线性轴的流畅体验。这种轴体的价格通常也会更高。
轴体的制造材料、润滑工艺、外观设计以及声音等方面的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到键盘的价格。比如,一些高端轴体,单颗价格可能达到3到4元甚至更贵。而一把机械键盘通常需要三四十颗到上百颗轴体,成本自然不菲。
除了轴体外,键盘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与手指直接接触的键帽,这也是一个能够决定手感和外观的关键因素。常见的键帽材料有ABS和PBT两种。
ABS键帽质地较软,手感细腻,但耐用性较差,容易“打油”,即长时间使用后表面会变得光滑且油腻。例如,某位同事的ABS键帽,使用不到两个月就已经油光满面。MacBook自带的键盘也采用的是ABS材质,几年的使用后,键帽同样变得十分光滑。
相比之下,PBT键帽则更加耐用,且容易清洁,但手感没有那么细腻,价格也普遍较高。一套基本的ABS键帽大约需要9.9元,而PBT键帽的起步价通常在30到40元之间,某些高质量的PBT键帽价格还会更高。
除了材质,键帽的高度也会影响打字时的姿势与手感。标准的“原厂高度”键帽与Cherry原厂键帽一致,通常呈现从高到低的弧形,这种设计在长时间打字时会显得更为舒适。部分厂商基于原厂高度做出了调整,例如OEM键帽会稍微增高,从侧面看更具倾斜感。
市场上还有XDA、MOA、SA、MDA等不同高度的键帽,它们的打字手感差异较大,用户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键帽最能决定价值的地方,还是它的外观。一些个性化的、高颜值的键帽,价格往往高达两三百元甚至更贵。如果你热衷于某些IP主题,官方正版的主题键帽也非常抢手。这些个性化的键帽通常会放置在ESC等功能键位置,设计精美,甚至可以作为手把件,但价格也是令人咋舌。
如果资金充裕,还可以选择整套更高档的键帽,尤其是功能键区域的设计,往往会让人惊叹:“这么有钱,居然还在上班!”
除了轴体和键帽,套件也是组成机械键盘的一部分。套件包括了键盘的外壳、PCB电路板、定位板等其他配件,它们的组合和材料差异,也会影响到键盘的声音和手感。
最近流行的Gasket结构就是利用橡胶或硅胶等弹性材料将外壳上下两部分固定,PCB和定位板被这些材料压住,带来了更软弹、均匀的打字手感。随着这种设计的流行,许多玩家开始追捧这种舒适且富有弹性的键盘。
通过调整套件中的不同部件材料,比如用铜、钢、铝、碳纤维等材料制作的定位板,可以进一步改善键盘的手感和声音效果。
虽然所有机械键盘的基本结构相似,但由于轴体、键帽和套件零部件的不同搭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打造一款最适合自己的键盘。小卡的键盘就是由两种不同的轴体、两套键帽和一颗个性化键帽组合而成。
如果你也对机械键盘感兴趣,可以从选择配列开始。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的配列选择,如98键、87键、75键、60键,甚至是仅包含基础按键的40键盘。
还有一些更符合工学的配列,比如Alice配列,它将主键区左右分开,打字时手腕无需弯曲。小卡表示,Alice配列虽然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长时间使用后,手腕确实会更舒适。
一旦选定配列,键盘的基本形式也就确定了。你可以选择直接购买一把成品键盘,像我一样省心省钱,也可以从常见的轴体中挑选喜欢的,再配上自己喜欢的键帽,逐步改装,甚至将多余的轴体用来组装第二把键盘——就这样,你也许已经深陷“烧”的漩涡。
如果你已经对机械键盘上瘾,我有一个“退烧”小技巧:你不妨问问自己,换了键盘、更新了设备后,是否能写出更好的稿子,做出更出色的方案,写出更强的代码,甚至赚到更多的钱?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戏谑,但小卡保证,这个方法绝对管用。每当你怀疑自己是否过度沉迷于“烧键盘”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一切的投资,是否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甚至提升你的职业竞争力?
说到底,机械键盘的选择从来都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和爱好的体现。当你决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选择、改装和定制你的键盘时,实际上你是在享受这份“烧”的过程。这是属于个人的乐趣,也是对自己工作环境的一种微小但愉悦的改善。
要记住,过度沉迷于键盘的“烧钱”之路也是有风险的。键盘爱好者常常陷入无限循环的“升级”中,不断尝试新的轴体、键帽和套件,直到钱包空空如也。但这条路一旦走得太远,就会发现自己可能不仅仅是在“改善”打字体验,更是把整个职业生涯带入了一个“装备不断升级”的怪圈中。
那么,作为一名忠实的“键盘侠”,你是否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呢?当你为了一块完美的键盘,费尽心思地选择每个细节时,你不仅是在“烧钱”,更是在享受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工作世界的过程。而这份热情和专注,或许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工作动力与成就感。
在这条充满选择与尝试的路上,不论你是选择一步到位,购买一把成品键盘,还是通过不断更换配件,最终打造出一把属于自己的定制键盘,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乐趣。而在键盘的敲击声中,也许会激发出你更多的创意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