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目标管理的主要思想_目标管理基本思想有哪些

2024-11-1205:46:01创业资讯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是提升绩效的核心组成部分。没有明确的目标,绩效管理将失去其意义和方向。目标管理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要素,缺一不可:目标导向、以人为本、成果导向。若某一要素被忽视,管理行动将会发生偏差,最终影响整体效果。

一、目标导向

任何一个,若缺乏明确的目标,便无法明确其存在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类比来分析管理中的“目的”与“目标”。假设你计划自驾游前往一个风景名胜区,你的目标是什么?是顺利到达目的地,而游览风景则是你的目的。管理中的目标就是那个具体可量化、具有时间限制的目标,而目的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通常指向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每一项管理活动都应围绕目标展开,内部所有的管理措施都要以实现目标为导向。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的好坏,并非取决于所谓的“对”与“错”,而是在于效率和效益的高低。管理者应根据目标的实现情况,灵活调整方法和策略,采纳那些有助于目标达成的措施,而摒弃那些无助于目标实现的做法。

二、以人为本

至今,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从古至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未曾停息,但无论东西方管理思想,始终都强调人的作用,致力于提升人力资源的能力与效率。从制定计划、安排,到考核与奖惩,所有的管理活动本质上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在管理中,我有一句话未曾公开过:如果支行只分配任务而不分配资源,那就是在“耍流氓”。这句话表明,管理不仅仅是任务的安排,更是对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否则,即便任务目标清晰,缺乏资源支持,依然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三、成果导向

在任何一个目标管理体系中,成果是最直接的评价标准。目标明确后,接下来便是制定衡量成果的标准,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对这些标准有清晰的认识,并在行动中遵循这些标准。到了周期结束时,管理者就能通过“成果标准”来衡量团队表现,进而进行奖惩分配。

很多支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有些员工尽管表现不佳,但结果却异常优秀,管理者不知道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奖励。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们重新思考管理的根本目的。只要回归到管理的核心目的——提升整体绩效与效益,就能理解为什么某些看似不符合常规的表现,依然值得被奖励。

管理要以“成果”为依据,最终通过一套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来判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管理者只有不断强化这一标准,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地激励员工,让每个人都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设计。无论是明确的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还是成果导向的评估标准,都在相互配合中,帮助实现持续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当这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率与效益,走向更加成功的未来。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