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和尚卖梳子的5种方法_梳子卖给和尚的100方法

2024-11-1321:33:16创业资讯0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察自己团队的销售能力,于是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题目: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一个员工拿到任务后,愤愤不平地走出办公室,边走边骂:“什么狗经理,和尚连头发都没有,卖什么梳子?”他直接去了酒馆,闷头喝了几杯,脑袋昏昏沉沉地小睡了一会儿,醒来后,他决定回去向经理汇报,说:“和尚根本没头发,梳子根本卖不出去。”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和尚没有头发,你不说我又怎么会不知道?”

第二个员工按照任务来到了,找到了一位和尚,向他推销梳子。和尚听后笑着回应:“我不需要梳子。”这个员工不甘心,继续说道:“其实我这次来是代表经理的,我任务没完成,就可能会失业。能不能慈悲为怀,帮我个忙,买一把?”和尚听了之后,深感同情,于是答应购买一把梳子。

第三个员工也来到,跟和尚说了同样的话,和尚却再次拒绝:“我真的不需要。”这人并没有气馁,他在庙里四处打量,突然灵光一现,向和尚提出了一个问题:“拜佛是不是需要心诚?”和尚点头称是。他又继续说:“心诚是不是要有敬意?”和尚依然点头。这时,这人笑了笑,说道:“许多香客从远方赶来,他们虽然心诚,但一路风尘仆仆,头发凌乱,面容憔悴。您说,如何能以最好的姿态来敬佛呢?如果庙里备上一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梳理一下头发,洗净脸庞,不就是一种对佛的尊敬吗?”和尚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有道理,于是同意购买了十把梳子。

第四个员工也来到了,和尚还是表示不需要梳子。他没有急于放弃,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如果我们在庙里准备一些梳子作为礼品赠送给香客,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寓意深远,岂不更能吸引香客来临,带动的香火?”和尚听了之后,眼睛一亮,觉得此计甚妙,于是同意购买了一百把。

第五个员工来到后,和尚依然拒绝了他。但这位员工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沉思片刻后,向和尚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大师,您书法高超,字迹流畅,如果能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送给香客一些‘平安梳’或者‘积善梳’,这不仅能弘扬佛法,还能推广您的书法艺术,岂不是一举两得?”老和尚听后,微微一笑,心生赞同:“这主意好。”于是他同意购买了一千把梳子。

第六个员工来到后,和尚照例说不需要。这个员工没有立刻放弃,而是细心地观察了一下的情况,突然灵机一动,对和尚说:“大师,梳子是许多善男信女的随身之物,尤其是女性香客常常带着梳子,而如果您能为这些梳子开光,让它们成为香客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许多香客也会为亲朋好友购买一把,岂不是既弘扬佛法,又提升的声誉?”他接着说道:“而且,梳子一旦开光,不仅能帮助香客祈安,还能让您所在的名声大振,成千上万的善款也会随之而来。”和尚听后,心生感动,双手,说道:“施主有此良策,老衲岂能不从?”于是,购买了整整一万把梳子,且每一把都由和尚亲自为香客开光,销量暴增,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善款。

从这些人的表现中,我们不难看出,销售的方式和思维是有差别的。第一个员工受传统观念的限制,过于死板,用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显然不适合做销售。第二个员工卖的是同情心,这种方法短期内可能会有些许效果,但并不持久。第三、四两位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体现了“顾客至上”的销售策略,因此能够取得不错的结果。第五个员工不仅考虑到了顾客需求,还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第六个员工则超越了产品本身,着眼于顾客的情感和精神价值,成功地将销售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第六个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并没有回去向经理汇报,而是决定深入挖掘这个市场,去开拓更多的,向更多的香客推销梳子,甚至开始自己经营。最终,他不仅赚得了可观的利润,还成为了这个市场的领军人物。显而易见,初级销售人员只会专注于推销产品本身,而优秀的销售者则懂得通过销售理念、创新思维来满足客户的深层需求,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