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营销的著名企业 饥饿营销经典语录

2024-11-1405:07:00创业资讯0

我跟这位粉丝交流时,提到吴频道里那位老师的观点并不完全错,但他讨论的仅仅是饥饿营销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剖析它的真正本质。那么,饥饿营销到底是什么呢?它的核心本质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这一概念是如何被专家、培训讲师、创业者以及企业家们片面甚至错误地解读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是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商家通过操控人们的虚荣心、好奇心和效应等心理弱点,故意控制商品供应量,制造商品稀缺和“再不买就买不到”的紧迫感,进而推动高价销售和利润最大化的营销手段。

从本质上来说,饥饿营销其实是一场操控消费者心理的游戏,它让消费者的人性弱点被裸地出来。商家通过制造这种需求的假象,利用消费者对稀缺的渴望,创造了一种虚假的“痛点”需求。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这场游戏所操控时,很多人会有种无力反抗的感觉,像是吃了黄连又不能说苦,甚至有种被“飞蛾扑火”般的痛苦感。结果要么他们选择离开这个品牌,深感受骗;要么他们变得如同的追随者,坚信自己是真的喜欢这个品牌,拒绝承认自己曾被。

实际上,现今的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稀缺商品了,所稀缺的只是消费者的认知和商家的良心。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区别

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如果A是结论B的充分条件,那么A与其他条件是并列关系,任何一个条件的存在都会导致B的成立。比如说,只要A存在,B就会发生。

必要条件:如果A是结论B的必要条件,那么A与其他条件是串联关系,A必须存在,且其他相关条件也要齐全,B才会成立。也就是说,所有条件需要一起作用才能达成目标。

饥饿营销的必要条件

第一个必要条件:人性的弱点

要让饥饿营销成功,首先必须有人性的弱点。这里的“黄盖”指的就是消费者的虚荣心、好奇心和效应等心理特征。这些心理弱点会驱使大部分消费者对“稀缺”的东西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第二个必要条件:商家的极端贪婪

然后,商家必须具备极度的贪婪,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心理弱点,并消费者的信任。这种“周瑜”的角色,正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心理的关键。商品的质量、是否真的稀缺,甚至是否真的值得购买,往往变得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商家如何通过这种心理操控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必要条件,我们可以回顾饥饿营销的先驱——乔布斯。乔布斯的经典名言“人们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赖市场调研。”可以说,这句话为苹果的饥饿营销创造了完美的土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进入苹果的“稀缺”圈套,甘愿支付高价,而乔布斯成功地在无形中将消费者的需求完全引导了方向。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曾说过:“用户是愚蠢的,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深刻需求。”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饥饿营销,前半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后半句则有些偏颇。饥饿营销所制造的“再不买就买不到”的假象,根本不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痛点。

饥饿营销的充分条件

第一个充分条件:行业或品类的竞争缺失

要让饥饿营销得以顺利运作,首先必须是该行业或品类缺乏足够的竞争者。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苹果手机。初期,智能手机行业几乎没有真正的竞争者,触屏手机这一品类也没有其他对手。随着苹果的独占市场,消费者因缺乏选择而心甘情愿地为“饥饿营销”买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者的崛起,比如三星和华为等品牌的迅速发展,消费者不再那么饥渴,饥饿营销的效力也逐渐消失了。

第二个充分条件:商家的诱导和消费者的盲从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商家能够通过大幅度的促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者通过打造一种“发烧友”社群,诱导消费者产生羊群效应,进而做出非理性的消费决策。

最典型的例子是“某米”手机品牌的饥饿营销。该品牌一方面通过公开宣称低利润率来营造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米粉”社群,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的归属感和购买欲望。这种手法一度让“某米”手机在市场上火爆一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对这种“饥饿”逐渐失去热情,品牌的“发烧”效应也逐渐消退,销量一度下滑。

为什么“某米”品牌一直难以突破高端市场?除了品牌本身的定位问题和技术研发不足外,饥饿营销带来的“被割韭菜”心理,也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隐隐的不满,影响了品牌的长期发展。

饥饿营销的最终结局

如今,不仅“某米”手机的“发烧”用户逐渐冷却,连曾经引领饥饿营销的苹果,也难以再掀起昔日的狂潮。这并不是商家良心的觉醒,而是消费者的觉醒,他们开始理性看待市场,不再轻易为“饥饿”而疯狂购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清楚自己不愿再被这类手段操控。

那么,你是否曾经也被这种“饥饿”所迷惑过?你是否也曾为一场营销而不自知?而今天,你还能被这股“饥饿营销”的浪潮再次吞噬吗?

这些问题或许了你以往的认知,但这正是饥饿营销的魅力所在,它通过操控我们的心理,塑造了一场虚假的“稀缺”幻象,让人难以自拔。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