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利润越来越薄,小品牌销量一直不见起色。”
“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外资的大牌奶粉,价格都被压得很低,消费者手中的价格比之前便宜了超过五成。”
“我们这边有些奶粉品牌要求提前支付几百万预付款,而每罐奶粉的毛利却只有十几块,根本不够支撑运作。”
“业绩虽然看起来很好,但真正盈利的却几乎没有,只能勉强维持。”……
这些来自渠道商的抱怨,几乎每个奶粉经销商都曾说过。但即便如此,在吐槽完后,很多人还是不得不承认一句话:“奶粉生意,还是得做。”
有些卖奶粉的店,虽然无法盈利,甚至赔钱,也依然得做下去。
曾经,奶粉是母婴店的“利润支柱”,而如今,它成了销售的“支柱”,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母婴店经营者无奈的心酸。
母婴店的历史,几乎与奶粉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很多母婴店是从奶粉、纸尿裤等产品开始做起来的,奶粉一度占据了母婴店销售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几乎所有门店的核心产品。对于很多刚起步的母婴店老板来说,“卖奶粉”几乎是他们盈利的第一选择。
时至今日,奶粉的高利润已经成为过去式。根据爱婴室的财报数据显示,其奶粉类产品的毛利率已经从三季度的20.58%下降到2.64个百分点。对于爱婴室这种行业龙头来说,奶粉利润的缩水无疑是一个警示。更不用说那些小规模门店,很多小老板表示,奶粉的毛利已经从四五年前的50%左右降到了如今的15%左右,“而且,现在想要做某些品牌的奶粉,至少要预付几十万的货款,单罐的毛利也不过十几块,做得真是精疲力尽。”
在我们的采访中,很多母婴店老板都表达了类似的心声。有些老板直言不讳:“奶粉已经不了,现在就当作引流工具,销量有了,但利润根本不大。”另一位老板则提到:“奶粉高毛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品牌和价格都更加透明了。”
更有老板直截了当地说:“现在奶粉的销量看起来不错,但真正的利润几乎是零。”
这也正是很多一线母婴店老板的困境:“大品牌利润薄,小品牌又没人买,现在能做得好的门店,基本上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如今,奶粉的价格越来越透明,新一代的年轻父母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途径,已经可以轻松找到更具价格优势的奶粉。一些母婴店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联合厂家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等,但这样的活动往往带来的是短期内的销量提升,却无法为门店带来长远的利润,甚至可能导致“消费者提前透支了未来的消费”。
与此大品牌奶粉的“通货化”也让许多母婴店陷入了困境。由于价格透明,门店毛利空间进一步压缩,很多店主反映,他们已经很难通过价格竞争来吸引顾客。而如果尝试销售那些价格不透明的品牌奶粉,问题就来了:“你想通过高利润来弥补损失?可是如果销量做不上去,利润又谈何谈?”
面对这种困局,一些母婴店索性选择不卖奶粉。而有些店则表示,虽然奶粉利润少,但不卖又不行。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奶粉仍然是必须销售的产品。很多顾客习惯性地选择到本地的母婴店购买奶粉,一旦错失了这个消费机会,很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买其他产品了。
对于大多数母婴店来说,奶粉虽然不再是盈利的关键,但它却承担着“引流”的重要功能,帮助门店吸引客流、带动其他品类的销售。甚至有些店主直言:“不卖奶粉,就没有办法吸引到周边的家庭过来。即便做不到赚取可观的利润,至少能保证客户不流失。”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奶粉几乎是母婴店的必备商品。根据相关报告,三四线城市的妈妈在购买奶粉时,往往更倾向于依赖那些本地的母婴店,因为她们更相信这些店员的推荐,也更依赖他们的经验。对于这些门店来说,奶粉不仅是保持客户黏性的手段,也是与其他同行竞争的必要工具。
尽管奶粉的利润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可观,但对于很多母婴店而言,它依然是吸引顾客和维持客流的关键。而想要在这种形势下做得更好,门店需要调整策略,优化品类结构,平衡产品毛利与整体销售,避免过度依赖奶粉,从而降低单一品类带来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