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连续更新的第254天,也是离目标300天的倒数第46天。
(一)独立性与全面性
“相互独立”意味着我们能够将事物的各种因素拆解成清晰、互不交叉的单元。而“完全穷尽”则要求我们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考虑,确保没有任何细节被遗漏。
在分析问题时,我通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否考虑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没有,那么就要继续思考,直到没有遗漏为止。所考虑的各种情况中是否有重叠?如果有,那就必须进行剖析和去重,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计算。
以我参加自学考试为例,如果我要顺利通过一门考试,必须先理清楚做哪些准备。
考试前的准备:
我首先会查看考试的具体信息,确认考试时间,并根据相关通知完成网上报名。接下来,我需要购买教材、观看辅导课程、做历年真题、背诵关键知识点。
有些考试安排在周末,但由于我的工作并不是双休制,我得提前请假,以确保能够参加考试。
考试当天的安排:
考试前,我会检查并准备好相关的考试工具,如身份证、准考证等。务必确保自己按时到达考场,做好一切准备。
考试过程:
考试时,我会严格按照规定答题,注意字迹工整,尽量确保不漏项、不出错。
考试后:
考试结束后,通常要等20天左右才能看到成绩。如果不及格,我会根据成绩进行反思和调整,重新规划学习计划。
(二)归纳与演绎
归纳思维是通过总结事物之间的共性来发现其中的规律或模式。举个例子,关于自学考试,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两门公共课,题型基本相同,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发现选择题的重复率非常高,如果能把选择题掌握好,基本上就能保证及格。
演绎推理则是根据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和重要性顺序来排列相关因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自学考试中,考试日期大致固定,江苏自考通常有1月、4月、7月和10月四个考期。我可以根据这些考期来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
(三)结论先行
在一些工作群中,汇报信息时,直接提供结论往往能让人更加迅速地理解重点。例如,某次值班人员的汇报中,内容简洁明了:“2023年11月28日,本单位值勤人员3人,携带装备3件。张三携带装备1件,李四携带装备1件,王五携带装备1件。” 这样的方式,就是先给出结论,再补充其他细节。
(四)洞察力的培养
培养洞察力,首先要深入事物的本质,剖析其中的规律。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知识储备。洞察力和大数据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见解。
面对问题时,我们还需要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才能准确分析问题的根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自学逻辑,期待与大家的共同探讨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