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失衡,营销再好也无济于事,三只松鼠若不改变思路,恐怕很难迎来转机
曾经广受欢迎的三只松鼠,现在已经不再给人留下那份“可爱”的印象了。
最近,三只松鼠因两次营销事件而再次陷入漩涡,前一波因“眯眯眼”广告所引发的争议尚未平息,又有一个新的爆发。2024年1月3日,三只松鼠发布了一封道歉信,针对其2019年发布的一则包含“红领巾”元素的零食大礼包广告,做出了公开道歉。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众多网友对品牌价值观的偏差展开了激烈讨论。
红领巾事件再掀
这则广告海报中,三只松鼠以“331补脑节”为主题,图中两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其中一名行少先队礼,另一名则抱着一个印有“5年防骗,3年补脑”字样的大礼包。海报下方配文“春风吹满地,多吃五三没毛病”以及“争取脑力大飞跃,要把防骗记心中”。这似乎在暗示消费者,大脑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吃零食来“补充”。这个广告内容的联系不明,难以让人理解为何一个关于补脑的零食礼包会与少先队、红领巾等严肃元素相结合。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恰逢2019年愚人节前夕,三只松鼠似乎有意通过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一备考资料相关的“补脑”主题,调侃广大95后的高考记忆。但这一营销方式无疑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网友认为,广告内容借用了红领巾、少先队礼等庄重的元素,来做与“补脑”无关的广告,显得非常不尊重。与此使用繁体字也引起了不少人对其目的的质疑,是否是在特意迎合港澳台市场?
营销背后的风险与挑战
三只松鼠的营销策略一向注重制造争议,以此博取关注和曝光。但这次的红领巾事件与之前的“眯眯眼”广告略有不同。虽然两者都是用极具争议的形象来吸引眼球,但红领巾事件更多地涉及到对历史文化符号的。海报中的少先队员形象,与“补脑”话题和愚人节的结合,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甚至有些愚弄消费者智商的感觉。这种营销方式,可能会让一部分消费者产生反感,甚至认为品牌价值观存在严重偏差。
对于三只松鼠来说,尽管这种“争议营销”带来了短期的曝光,但品牌形象的长期发展却变得愈加不稳定。消费者的接受度开始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逐渐成熟的品牌而言,单纯依赖争议来吸引眼球,显然已经不是长久之计。
迷失方向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的营销手段虽有其独到之处,但在最近的几次中,品牌的定位和价值观逐渐模糊。近年来,三只松鼠的市场营销费用飙升,虽带来了营收的增长,但品牌的盈利能力却未能同步提升。2019年,三只松鼠的营销费用高达22.98,然而净利润仅为2.39。这意味着,三只松鼠每赚一元钱,就需要花费近10元的营销费用,这样的商业模式无疑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广告营销和话题炒作显然无法维系品牌的持续增长。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创新以及品牌形象的真实性变得越来越重要。三只松鼠如果继续停留在过度依赖“式”营销的阶段,恐怕很难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营销至上的创始人文化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外号“章三疯”,一直以来以极具个人特色的营销风格为公司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显赫的背景和学历,但凭借着自己对营销的极致追求,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在他的领导下,三只松鼠的品牌快速崛起,成功借助互联网红利打造了一个知名的零食品牌。
章燎原的营销理念可以用“”来形容。他曾公开表示,自己在公司内担任的角色就是“师”,并且他非常自豪地讲述自己如何将企业的价值观深深植入员工的心中。对于三只松鼠的许多员工来说,章燎原不仅是创始人,更像是一位“精神导师”,他的个人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公司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种以创始人为中心的文化虽然在早期为公司带来了迅速的成长,但在公司面临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的文化可能已经显得有些过时。如今的三只松鼠,是否能够从过度依赖个人魅力的营销转型为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价值的企业,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转型的艰难与未来的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三只松鼠显然已经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从过去几年来看,营销至上的模式已经逐渐出其局限性,品牌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虽然三只松鼠在2019年的营收达到了101.7,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品牌增长的动能逐渐减弱。
如何打破当前的困境,三只松鼠需要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发,重新审视自身的品牌定位和营销策略。单纯依靠高强度的广告营销已经不再适用,更多的投入应该放在产品质量、研发创新以及提升品牌核心价值上。
当下,三只松鼠或许需要重新思考的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通过“脑力补充”这样的营销手段来迎合某些的幽默感。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三只松鼠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调整其战略,摆脱当前的营销怪圈,值得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