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马蜂窝的经典句子_赞美蜂巢的七言绝句

2024-11-1706:22:48创业资讯1

曾在一个小品里听到一句话:“你摊上大事了!”要是换作旧时光,这句话应该是:“你马蜂窝,自己找的麻烦。”在我小时候,捅马蜂窝这种事儿,不光是我自己干过,看过别人做过,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那时候捅马蜂窝,挨蛰的情形可谓是极为“囧”——既滑稽又让人心惊胆战。

记得有一次,狗哥通过事先的,精确找到了自家菜园外的大柳树上挂着一个大马蜂窝。他为了不被蛰,做了十足的准备。戴上棉手套,头上用旧夹袄包得严严实实,留下一条隙,只露出眼睛,专心观察周围的动静。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绑着铁钩的竹竿,顺利地将马蜂窝挂下来。麻烦就出在那道露出的缝隙。那只乱飞的马蜂突然误打误撞飞进了他的衣服里。顿时,成群的马蜂像中了敌人的陷阱,疯狂地蜂拥而至,仿佛是展开了复仇行动。狗哥被蛰得满脸肿胀,像是戴上了个脸盆,他慌乱地跑回家,眼泪鼻涕一把抓,边跑边哭。

大妈看见狗哥的模样,赶紧拿出家里常用的马齿苋叶,成糊状,敷在他肿胀的脸上。蜂毒本身呈碱性,而马齿苋是酸性的,两者一碰,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消肿。果然,不一会儿,狗哥的痛感逐渐减轻,肿胀也有了好转。

在我的记忆里,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我没有像狗哥那样挨那么重的蛰,却也常常拿弹弓瞄准马蜂窝。可惜从来没成功打下一个,只是惹得那些马蜂飞出来,像打乱了的队伍,纷纷追着我这个被吓得四处乱跑的小孩子。捅马蜂窝对于我来说,其实并不算“捅”,而是通过看小人书《战》学到的技巧——用长绳套住蜂窝,然后用力一拉,将马蜂窝摘下来。每当这时,我会小心翼翼地隐藏在远处,等那些马蜂“祭奠”完掉落的蜂窝后,再去收拾“战利品”。幸运的是,我从未遭到过马蜂的蛰伤。

小时候我爱捅马蜂窝,并非因为好奇,而是想要捉到蜂蛹喂家里的鸡。每当把蜂窝扔进灶火坑里烤,里面的蜂蛹会发出吱吱的。取出来时,那股焦香扑鼻,剥开蜂巢吃着那焦黄酥脆的“马蜂儿子”,有点像吃瓜子。我的伙伴小胖,则是吃生蜂蛹的能手,他直接撬开蜂窝盖子,生吃里面的蜂蛹,吃得满脸陶醉,黄沬儿从嘴角流下来,简直就像享受美味大餐一样。

马蜂其实是能与人类和平共处的,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要你不去打扰它们,它们也不会来烦你。更有意思的是,马蜂不会在旧窝里生活,每年都会重新建一个新巢。无论旧巢有多大、多豪华,它们总是会选择重新开始。而且,马蜂的存在对自然环境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们主要捕食林木上的害虫,可以帮助防治树木的病虫害。马蜂在生态中有着“小卫士”的角色。只人们往往因为马蜂窝而把它们妖魔化了。

小时候,我也曾因玩耍而被蜜蜂蛰过,那次实在是手欠。那时候我看到一只蜜蜂在倭瓜花上飞来飞去,心里觉得它那么小巧可爱,忍不住想像晚上捏住那些采食花粉的大蛾子。于是我轻轻伸手去捏它,没想到,它立刻用毒刺扎入了我的指肚,那一瞬间,疼得我几乎没法忍受,像被进骨头里,痛得抓耳挠腮。几分钟后,疼痛稍微减轻,但指头却开始肿了起来。奶奶赶紧给我抹上了风油精,痛感才有所缓解。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非所有蜜蜂都有毒刺。只有雌性的工蜂才会携带毒刺,而雄蜂则没有。让我记得最深的是,离开家乡的那个秋天,村头的野菊花开得正旺。那时候,我知道自己即将离开故乡,心中不免生出一丝伤感。正巧,蜜蜂又在花丛中忙碌,我轻轻伸手去捏一只,可它竟然没有刺痛我。那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蜜蜂与我之间,仿佛有着某种默契。它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围绕着我,像是老朋友般亲密地在身边嗡嗡作响。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依恋,仿佛是与故乡告别时,蜜蜂带来的最后一份陪伴。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