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真如外界所言高吗?
近年来,关于物流成本的讨论常常被提及,尤其是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的确,数据显示的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相对较高,但如果仔细分析,实际的直接物流成本并未呈现出令人惊讶的高企趋势。其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产业结构、地理布局以及与其他发达(如和日本)的差异。
从物流成本的构成来看,具体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解释:物流成本 = 单位GDP货运量 × 平均运输距离 × 吨公里物流成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的吨公里物流成本显著低于和日本,而单位GDP货运量则远高于这两个,说明的物流费用率其实并不高。但与此供应链的流通效率相对较低,导致货物流通过程中的中转次数较多,进而增加了总物流成本。
的产业集群尚不够成熟,产业分布呈现较为分散的状态,造成了货物流转距离较略长的局面。从库存管理方面来看,企业的存货周转效率与、日本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根据2019年的数据,的各行业年均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较长,如工业、可选消费品、日常消费品行业的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6天、122天和187天,而的这些数据分别为81天、88天和118天,显示出企业在库存周转方面的提升空间依然较大。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不能仅仅依赖降低收费等简单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效率、优化结构,推动全方位的和创新。
优化物流成本结构:从空间角度来看,重点应放在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控制上。仓储环节的效率提升对于整体物流成本的降低至关重要。
完善运输结构:加强“公转铁”、“公转水”的推广,鼓励更多货物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减少公路运输的负担,这不仅能降低运输成本,还能缓解公路交通的压力。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一个高效、统一且具有竞争力的物流市场是未来的关键任务。
提升商贸流通体系效率:减少无效运输和不必要的商贸环节,鼓励结合新兴技术和模式,如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以推动物流行业的创新升级。
加强物流枢纽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国范围内物流枢纽的统筹规划,尤其是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和临港经济,优化产业和生产力的布局,使物流网络更加紧密和高效。
投资机会:基本面改善+主题概念的标的或迎来估值修复
在物流行业的优化过程中,存在着多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具体来说,以下几条主线将可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主线①:低估值+基本面改善+弱概念
这类企业的股票可能因为市场低估而迎来修复机会,代表性的公司包括顺丰控股、中通快递-W、圆通速递、韵达股份和申通快递等快递物流公司,以及密尔克卫、永泰运、宏川智慧等化工物流企业。
主线②:低估值+强基本面+多式联运
以嘉友国际为代表的多式联运企业,凭借强大的基本面和跨领域的运输优势,将可能成为投资者青睐的标的。
主线③:低估值+弱基本面+强概念
这些企业通常面临一定的经营挑战,但由于拥有较强的行业概念和未来发展潜力,可能会吸引市场的关注。相关公司包括新宁物流、普路通、怡亚通、长久物流、三羊马、海晨股份、东方嘉盛、传化智联等。
物流成本的问题并非单纯的成本过高,而是效率与结构上的短板。通过优化物流链条、交通运输体系、以及创新商贸流通模式,未来物流行业有望实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营,进而带动相关企业的价值提升,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