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再度推出新款手机!对于格力而言,手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电子产品,更是未来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作为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公司在更新品牌形象的也发布了旗下的首款手机——大松5G。尽管目前该款手机的销量和市场反响并不理想,董明珠依然认为,格力手机的未来尚未注定失败,因为只要在不断努力,始终还有机会。
这种做法让人联想到另一家手机品牌——索尼。作为一家有着深厚底蕴的手机制造商,索尼近年来在手机市场的表现也难以令人称心。尽管外界频频传出索尼可能会退出手机行业的消息,专注于其他领域,但索尼始终坚持,手机依然是其未来战略的核心,且仍在持续推出新产品。
格力与索尼有着显著的区别。索尼作为手机产业的深耕者,掌握着许多核心技术,尤其是在手机相机等模块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格力则是一个相对外来者,涉足手机行业的方式更像是“方案整合”,这也是与(罗永浩)所提到的“手机整合方案”有些相似。
那么,大松5G手机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呢?大多数人对其前景持悲观态度,我自己也是如此。从目前来看,格力手机在硬件、系统、软件等多个方面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而且在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和控制功能方面,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这与小米在生态平台上的战略布局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大松5G的挑战与机遇
若格力希望在手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甚至长期稳定地立足,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依然很多。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关键:
品牌建设:与格力一样,大松在消费者心中依然是家电品牌的代名词,手机这一概念对多数人来说还相当陌生。格力必须加大投入,通过长期的品牌传播与市场推广,逐步将“大松”与“手机”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
产品性价比的优化:目前,大松和格力的手机性价比仍未得到充分体现。问题的根源有两点:一是出货量较小,导致格力在供应链上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二是手机行业的“入场费”较高,尤其对于一个销量尚未突破五位数的品牌来说,单次投入的成本将会异常高昂。这些成本注定导致格力手机的售价居高不下,且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价格可能难以带来盈利。
收购与整合:做手机、做品牌是一条艰难的路。是否可以考虑通过收购来实现快速布局?例如,像字节跳动收购锤子科技那样,通过收购成熟的手机品牌,能够迅速组建起自己的团队,获得现有的技术和方案,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开放合作:格力进入手机行业,显然是瞄准了未来智能家居的流量。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不只有自己造手机一条路。格力作为家电行业的重要平台方,完全可以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整合外部资源,与其他厂商建立深度合作,从而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共赢局面。
无论未来如何,格力作为后来者在手机领域注定要经历一段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正如任何行业的新进入者一样,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调整战略、加大投入,并保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可能逆袭,获得自己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