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要讲述的第337位人物的真实经历。
我叫彭群明,1980年代出生,现如今经营着一家位于苏州的羊毛大衣厂。我的成长故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与转折。
我生长在苏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富裕。高中毕业后,18岁的我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决定走出校园,闯出一片天地。那时候,我凭借自己在人际交往和业务拓展上的优势,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伙子,逐渐转型成为一名老板。创业初期我经历了三次开厂的尝试,在事业最巅峰的时候,手中的资产一度突破了。随着一时的盲目自信和对金钱的轻视,最终我以失败告终,失去了所有的财富,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只得重新回到社会,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做起。
回首过去的42年,人生的酸甜苦辣,我都曾品尝过。现在回头看,曾经的得失早已不再重要,最宝贵的,或许是经历了那场起伏波动后,所获得的心态与智慧。如果能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创业,但我希望自己能更成熟、更稳重,不再像过去那样浮躁。
我的成长故事
或许,贫困出身的孩子早早就会明白生活的不易。因为心疼母亲一人承担着家里所有的重担,小时候的我便早早开始帮忙干农活。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养猪、喂鸡,学着用土灶做饭,甚至下田除草。家人和邻里眼中的我,是个懂事又勤劳的孩子。
尽管如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到了18岁高中毕业那年,我深感书本知识无法指引我走向更好的未来。于是,我和父母说,决定离开学校,去外面闯一番事业。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努力工作,改变家人的困境,让父母不再过那种贫苦的日子。
从学徒到决心辞职
在90年代,传统的观念依然深深影响着家庭的决定。父亲担心我一个人离开家乡,生活中会遇到不测,因此他劝我先学一门技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自己。于是,他托人帮我找到了一份当汽修学徒的工作。工资并不高,一个月才100多元,而且食物还得从家里带。虽然这份工作辛苦,但父亲心里想着,至少可以稳定生活。
做学徒的生活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充实,反而让我感到前途一片昏暗。看着自己每天重复做着琐碎的工作,渐渐地我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我开始思考,这样过一辈子真的是我所追求的吗?我渴望不只是温饱,而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追逐那些能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在不到半年之后,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学徒的工作,去追寻我的创业梦想。
当父亲得知我辞职的决定时,他十分生气,把我狠狠训斥了一顿,但我没有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追逐梦想,即使前路未知,我也愿意拼一把。
我的第一步:业务员
创业的起点并不容易。我没有启动资金,更没有经验,只能从跑业务做起。我找了一家印刷厂做业务员,工资完全依靠提成,收入时高时低,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有一次,我去苏北出差,身上仅剩下100多块钱,为了省钱,我只能住在一个五块钱一晚的破旧旅馆。每天忙完工作后,虽然很累,但外面的饭太贵,我也舍不得吃,只能在旅馆里用煤炉自己煮饭。没有车,只能靠双腿走到工厂。因为长时间步行,我的脚上磨出了无数水泡,这些水泡见证了我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刚开始跑业务时,我完全没有经验,许多事情都摸不着头脑。尽管如此,我并没有轻易放弃,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时失败让我感到沮丧,但我依旧相信,走得再慢也总会有收获。
关键的一次突破
直到有一次,我去一家台资企业谈业务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机会”。那次,我几乎被企业的大门拒之门外。门卫不让我进去,面对这样的局面,我灵机一动,决定不再与底层员工沟通,而是直接找老板谈。我在那里等了整整12个小时,从中午11点等到晚上10点多,终于等到了老板的面见。
当老板看到我依然在门外等着时,他十分惊讶,最终将我请进了办公室,泡了杯功夫茶,认真听我介绍我们的印刷业务。临走时,老板还特别叮嘱我第二天再来一趟。这一番坚持和努力,终于为我带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单——一个订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不仅在工厂里名声大噪,还通过这次合作,赚到了二三十万的提成,实现了我的月入过万的梦想。
我从这一切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准备好并且能坚持到底的人。
这些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深深影响了我,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坚韧,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迈向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