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中大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在技术上具备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且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竖向结构现浇混凝土工程的大模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工作。除遵守本标准外,相关工作还必须符合现行的相关标准。
大模板系统主要包括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对拉螺栓等,采用整体式或拼装式的方式,通过辅助设备进行整装和拆卸。
模板的分类
整体式大模板是根据需要的模位尺寸直接加工制作的大模板,而拼装式大模板则是根据建筑的模数要求,采用标准模板为主,辅以非标准模板拼装而成。
面板系统由面板、肋和背楞组成,承载混凝土施工荷载的任务。面板作为与新浇混凝土直接接触的部分,是模板承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肋是支撑面板的构件,分为主肋、次肋和边肋,而背楞则是支撑肋的承力构件。支撑系统则由承力座、可调支撑杆及相关连接件组成,负责保持模板系统的稳定性。操作平台系统则安装在面板系统的主肋上,提供安全的作业通道和作业面,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振捣等操作。
力学与材料要求
在设计大模板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力学要求进行计算,确保模板能够承受各种施工荷载。设计过程中需考虑面板对支架的垂直作用力、支撑系统的受力、吊装时每个吊环的承载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风荷载的影响,确保大模板在风压下的稳定性。
模板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必要的材质证明。所选材料不仅要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还应确保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塑性变形。
设计与制作要求
大模板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材料的特性、结构形式和支撑方式等因素,力求满足最不利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模板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应进行周全考虑,确保所有连接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模板的加工、制作和检验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执行。
模板的施工方案需提前编制,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在模板的竖向放置和吊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模板系统的组成与要求
在设计模板时,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和对拉螺栓等各部分要协调配合,确保系统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设计时,板块尺寸应标准化,并符合建筑模数要求,模板的强度和刚度要确保能够承受施工荷载,并且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塑性变形。
面板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面板材料需符合行业标准,拼接时不得出现漏浆现象,接缝处理要满足混凝土外观要求。肋与面板要紧密结合,且肋的间距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时的局部变形控制要求。
对于拼装式模板,模板的拼接应尽量简洁,且保证接缝处刚度得到补偿。支撑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支撑结构要能够承受施工时的荷载,并且支撑装置应具备调节功能,确保模板的垂直度和位置调节。支撑杆应安装在主肋或背楞上,而承力座则需要稳固地支撑在刚性结构上。
操作平台与安全性
大模板的顶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的宽度通常不超过900mm。平台的外围应设置不小于180mm的踢脚板,并配备栏杆,栏杆的高度不得低于1200mm,且栏杆应能够承受一定的横向力量而不发生塑性变形。平台应符合建筑施工标准,脚手板的使用也需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
在对拉螺栓的施工过程中,当操作高度超过2米时,应设有操作平台,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平台的高度应与螺栓中心的垂直距离保持在1.2米至1.6米之间。
吊环与配板设计
钢吊环的设计应保证能够承受吊装过程中的荷载,且吊环与模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吊环的材质要求不低于Q235B,直径不小于20mm,确保模板在吊装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吊环的数量和布置要满足模板起吊的平衡要求,避免因吊装不均匀造成模板的变形或损坏。
配板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确保模板在不同流水段之间能够通用。配板设计文件应包括模板的配置图、支模剖面图、支模节点图、特殊部位支拆设计图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安全高效。
大模板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模板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还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