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再生式FM接收机是一种由多个分离元件组装而成的简易电路,它的设计不仅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而且电路结构简洁,制作和调试相对容易。在电子爱好者中,这种接收机长期以来都是非常受欢迎的DIY项目。
从下图可以看到,超再生FM接收机的电路结构。这种电路设计的特点在于,它采用了超再生式检波技术,有效地将调频信号转化为调幅信号,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解调和放大。
电路的左侧部分由一个高频三极管组成的超再生检波器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调频信号转变为调幅信号,并进一步提取音频信号。而在电路的右侧,则是由VT2和VT3组成的音频放大器,它们负责放大从检波器中得到的音频信号。VT3被设计为射极跟随器,用于驱动普通耳机等低阻抗负载。
在超再生FM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中,三极管VT1与其极间电容C0、谐振回路(由L1、C1、C2组成)以及反馈电容C5共同组成了一个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L2是高频扼流线圈,R2和C6则组成了阻塞振荡电路,这部分电路用于产生控制电压,使得整体电路能够工作在超再生状态。
调频信号进入调谐回路后,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检波器VT1处理,在R2电阻上可以得到相应的音频信号。接下来是如何制作调谐回路L1的部分。
调谐回路L1的制作相对简单,使用直径1.5毫米的镀银铜线(如果找不到这种材料,可以使用普通单股铜线,效果稍逊)在直径10毫米的钻头柄上绕2匝,匝间距保持在1毫米左右,最后去掉钻头柄得到空心线圈。
制作高频扼流线圈L2也不复杂。可以用直径大约0.1毫米的高强度漆包线,绕在一个200kΩ电阻上,绕50匝,线圈的引线焊接在电阻的引脚上即可。其他部分的制作则按常规方法进行。
调试这款电路时,首先需要调整工作点。通过调节电路中的R3和R1电阻,分别确保VT3的集电极电流保持在10mA左右,VT1的集电极电流则维持在1.8mA。调整好后,转动可变电容C1,应该能够听到“丝丝”的白噪声,证明VT1已经开始振荡,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未能起振,可以尝试微调R1,直到电路成功启动。
在电路的调试过程中,第二个重要的步骤是调整接收频率的范围。这个调试过程可以借助信号发生器来简化,但如果没有信号发生器,也可以通过一台普通的收音机来辅助调整。
使用收音机在其最低和最高频率上分别接收一个电台信号。然后调整C1,检查是否能够接收到这两个频段的信号。如果收音机无法接收这两个频段的电台,可以进一步调整调谐回路L1的匝间距。通过增减线圈匝间的间距,并结合C1的微调,就可以确保接收机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都能正常接收信号。
经过这些调试,超再生FM接收机的工作状态基本就能稳定下来,能够顺利接收到不同频率范围内的调频电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