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扒鸡:从火车站的“风暴”到青岛生产基地的诞生
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德州火车站,许多人的脑海里仍然浮现出那幅激动人心的场景——当列车即将到站时,一群乘客早早在车门前,紧张地等待着车门一开。随着门的打开,数百人蜂拥而出,所有人似乎都盯着同一个目标:那只香气四溢的德州扒鸡。瞬间,售货车前人头攒动,围得严严实实。每当火车启动,浓郁的便弥漫整个车厢,让人垂涎欲滴。
有传闻说,哪怕不需要,一只德州扒鸡的香气就足以让人瞬间昏迷。
德州扒鸡青岛莱西基地:从鸡场到餐桌
自今年3月起,德州扒鸡的“生产大本营”终于落户青岛莱西市。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这个全新的生产基地成为了德州外设立的第一个加工工厂。基地的设计年产能力可达8万只鸡,而胶东地区的消费者则可以在24小时内品尝到新鲜出炉的德州扒鸡。
青岛的记者深入基地,走进这座现代化生产线,记录下一只德州扒鸡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细节。
严格把关:保障每只鸡的品质
记者早晨7点钟从青岛市区出发,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达了莱西牛溪埠附近的德州扒鸡生产基地。刚刚从养殖场运来的活鸡正在流水线上准备加工,每一只鸡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基地工作人员表示,每天运送的鸡必须拥有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且每只鸡在到达工厂后,还要经过质量检查,通过鸡的活跃度、外观等特征来判断健康状况。对于死鸡,会立即进行密封处理,送往指定地点销毁。
基地的活禽宰杀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由两位阿訇负责割喉放血,确保符合要求。整个流程现代化程度高,脱羽、掏膛等步骤都已实现全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德州扒鸡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更在于那一份凝聚了历史和匠心的“造型”技巧。在定型车间,工人们通过巧妙的手法将鸡腿折弯、翅膀交叉,最终成型。庄严是这条生产线上的定型师傅,虽然年纪轻轻,但凭借多年经验,他已能熟练掌握“别腿别翅”的诀窍。在他的手下,每一分钟就能完成13只鸡的定型,而每只鸡的造型只需要不到5秒钟。
定型后的鸡要进行油炸上色。工作人员将糖浆和蜂蜜混合后的调料淋在鸡身上,再将其放入170到180摄氏度的油锅中炸制。经过短暂的油炸,鸡肉外皮变得金黄诱人,色泽美丽,外焦里嫩。
扒制工艺:从偶然到传世技艺
提到德州扒鸡,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那一道独特的“扒”工艺。那么,什么是“扒制”呢?其实,这一工艺源自一场意外。
相传在康熙年间,德州有一位烧鸡艺人贾建才,他经营的小店里售卖的烧鸡一度备受欢迎。一天,贾掌柜急事外出,指派小二看火,谁知小慎睡着了,等醒来时,鸡已经煮过头了。无奈之下,贾掌柜将这些鸡捞起,送到店里继续售卖,结果没想到这种“失误”竟然意外地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客人纷纷称赞这道鸡肉不仅肉质酥烂,骨头也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于是,贾掌柜潜心研究这道“失误”菜肴,逐渐改进工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德州扒鸡。
传承:300年老汤的神秘力量
对于德州扒鸡来说,最核心的秘诀之一就是那口“老汤”。这股秘制的汤料已在德州传承了三百多年,堪称制作扒鸡的“引子”。杨立军,青岛德州扒鸡生产基地的运营部总监,也是德州扒鸡的第十代传承人之一。他透露,基地使用的“老汤”是从德州总部运来的,经过不断的加热和循环使用,始终保持着浓郁的香气。而其中的香辛料配方,也是一道商业,只有极少数的传承人才知晓。
为了更好地迎合当地口味,青岛基地根据市场调研调整了汤底的盐度,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不至于过咸,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精致的工艺与现代化的设备
整个扒鸡制作过程持续六个小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特制的程序精确调控温度,确保每一只鸡在大火煮制和小火焖制的过程中都能够均匀入味。最终,经过长时间的卤制,煮锅里装满了刚出炉的德州扒鸡,那种香味几乎让人无法抗拒。
随后,经过预冷处理,扒鸡进入自动化包装环节。采用气调保鲜技术的包装方式,有效延长了扒鸡的保鲜期,使得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新鲜的美味。
传承与创新:老味道的新传承
下午两点,当日制作的德州扒鸡终于完成,它们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肉质酥烂,令人垂涎欲滴。每一只鸡都经过精心包装,确保最短时间内送达顾客手中。杨立军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德州扒鸡工作已经31年了,虽然如今我们通过现代化设备和程序模拟传统工艺,但每一口德州扒鸡都要让人觉得,‘还是那个老味道!’”
德州扒鸡,这一传统美味,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磨砺,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德州老店的原汁原味,还是青岛生产基地的精益求精,德州扒鸡的味道始终如一,深深扎根于每一位食客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