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水果商前往某地收购苹果,双方约定了六毛钱一斤的价格。当水果车装满了苹果准备离开时,农民突然要求按八毛钱一斤计算,价格被直接提高。商人提出异议后,双方发生了激烈争执。很快,周围的村民纷纷围拢过来,表示如果不按新的价格支付,就不允许车辆离开。面对压力,水果商最终只能妥协,支付了额外的费用才得以离开。
还有一次,一位水果商去收购桔子。这个农民家的桔子已经被收完,但车子里还有些空位。没想到邻居过来拦住了车辆,要求商人把他们家的桔子也一并收走。水果商表示数量实在太多,自己无法一次性收购。争执一时无法平息,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最终商人只能勉强装满车走人。
再说一个水果商收梨子的例子。这次的地点在黄土高坡,山路狭窄,车行经过时不慎刮断了一个农户家梨树的枝条。农民们纷纷围了上来,要求赔偿。情况变得十分棘手,商人无奈之下只能同意支付赔偿金,最终以8000元的赔偿金解决了这一问题。
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比如有一个蔬菜经销商开车到一个地方收购淮山。到达后,发现当地的淮山形态不正常,可能是农过量导致了变异。虽然经销商不愿意收购,但在场的农民却形成了合力,围住了车子。最终,经销商只能勉强装了一车淮山走人,若不如此,他将面临更大的麻烦,甚至可能支付火车票钱送他离开。
在这些经销商的圈子里,事情传得很快,无论是水果商还是蔬菜经销商,大家都非常注重彼此之间的信誉和口碑。某些地方的民风彪悍,做事极为强硬,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常常会采取过激手段对待外来商人。像这种地方的农产品,往往会因农残留、剂滥用等问题,声名远播,甚至导致外界不愿意再来收购。于是,一些农产品就会陷入滞销的困境。虽说那时互联网尚未普及,但口口相传的信息也足以让这些问题地区的农产品“无人问津”,造成一波滞销现象。
如今,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很多水果商已不再单纯依赖市场上随机采购,而是直接与果农在果园里进行交易。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使果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收购水果。尽管如此,商家依然有一些要求,这样的交易才会更顺利:
大规模的供应量:水果商通常需要大量水果,尤其是批发需求较大的时候。如果果农的产量较少或分散,无法满足商家的采购需求,商家自然不会前来收购。
价格合理:商家最终的目标是盈利,他们希望双方能达成一个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带来合理利润的价格。如果果农的价格过高,扣除运输和处理成本后,利润空间就会过小,商家也不愿意承担过大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商家并不直接与果农接洽,而是通过当地的进行收购。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与当地有权有势的人发生冲突:在很多农村地区,某些村庄有较强的地方势力,这些人控制着水果的流通渠道。如果外地商人未经他们允许直接采购,往往会遭遇各种阻碍,甚至可能需要支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商人宁愿通过,将收购的事宜交给当地的有影响力的人来处理。
减少单个农户对接的复杂性:在某些地方,水果种植极为分散,几百甚至上千个农户种植着水果。如果商人逐一联系、谈判、过磅,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不同农户的价格和水果质量差异较大,一旦出现价格偏差,旁边的果农可能会提出异议,引发纷争。通过统一收购,能够有效避免这些矛盾和不必要的麻烦。
提高效率:水果的销售非常讲究时效性,谁能先抢到优质水果,谁就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通过进行统一采购,能够大大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高采购的效率,确保水果能尽快运送到市场,抢占销售时机。
无论是直接收购还是通过,水果商在与农民的交易中,都需要考虑多方因素,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