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文字君曾天真地认为,朋友圈里的微商文案就像池塘中的小鱼,小小的世界里不过就那么几种套路。要么编造一些神奇的故事,夸大功效得让人以为神仙都点赞;要么抓住生活中的痛点,贩卖焦虑,把你的生活画成一幅随时充满问题的图景;要么就是炫耀自己的“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事业巅峰、生活无忧的典范。
总结下来就是:用浮夸的词汇,五花八门的表情符号,以及那些常见的“红包截图”,告诉你,“我的产品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市场的不断变化,这些老旧的宣传方式早已无法打动人心。如果微商们还继续用这些套路,迎接他们的只会是被拉黑的命运。
意识到这一点后,许多微商的“先知”开始主动调整策略,纷纷推出了“营销复兴运动”,将“文艺”与“清新”的元素融入到商品推销当中,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反而像是一场文化交流。今天,文字君就给大家介绍一下2020年新兴的微商文案——“小清新风格”的营销方式。
前段时间,一张“水果微商文案”的截图在网上悄然流传,内容颇为新颖。它没有传统微商文案中那些重复的早安晚安问候,也没有那些煽情的嘶吼,反而是满屏的电影情节。一些场景突发脑洞,带你从伊朗的高原公路片,一路跳转到欧洲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告别语言》。有时,它在回顾电影剧情,写几句短评,下一秒却又突然话锋一转,推销起了商品,这种反差,简直让人眼前一亮,简直是广告圈里的“另类清流”。
这种文案的核心逻辑往往是:电影中的人物或物品,只要他们出现在镜头里,那就是“营销宝藏”。这些物品看似与商品毫无关系,但通过巧妙的文字连接,它们突然就成为了广告的载体。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文案的创作者通过强行将这些场景与商品绑定,迅速让明星、导演等大咖为商品背书,仿佛一夜之间,全球名人都在支持他们的产品。
例如,电影《野梨树》中比利时进口啤梨的出现,似乎就注定了它要成为推销的焦点;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李鸿其啃红富士苹果的那一幕,简直让人垂涎欲滴。通过这种方式,电影情节和生活用品一举打破了观众的传统认知,给人一种“原来电影与生活如此紧密相连”的错觉。
不仅如此,微商们还擅长从经典电影或电视剧中摘取充满哲理的台词,将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句子与商品结合,制造出既有思想性又具商业价值的内容。例如:“你有背景,我有莲雾”,通过这句看似简单的台词,瞬间让莲雾的形象变得高端又独立;再比如,日剧《四重奏》中的名句“边哭边吃过饭的人,是能活下去的”,在广告中不仅传递出励志的情感,还巧妙地与螺蛳粉和火鸡面结合,让这些食品在一瞬间变得充满力量感。
仅仅复制这些模式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不被观众嫌弃,微商们还需要深入挖掘背后的人性和哲理,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思想精髓。期间,当社会还在犹豫是否该进行“报复性消费”或“报复性存钱”时,某些微商却另辟蹊径,他们提议,大家在家隔离时可以吃榴莲,一边品尝美味,一边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这种文案不但巧妙带货,还通过细腻的思考让人产生共鸣,真是令人在意料之外的地方打破了陈规。
对于一些不喜欢过于“文艺”的受众,微商们也会灵活转型,利用碎片化的小段落和明星的花絮、NG镜头等小细节,来构建广告故事。这样的文案通常不需要复杂的技巧,按照“明星+产品+简单情境”的模板,迅速找到关联点,将自家品牌巧妙植入。这种方式低调却有效,只要稍加模仿和调整,便能顺利打动观众。
比如,文字君灵机一动,马上就能写两条“明星带货”文案,快速捕捉明星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然后把这些与自家商品捆绑在一起。对于明星的共性分析,也能成为营销的一部分。例如,如果许多影后都曾吃过榴莲,那么微商就能将“榴莲是影视界好运的象征”这一话题,巧妙地拉上广告,瞬间将榴莲从食物提升为象征幸运的符号。
以上这些清新的营销方式,不仅为微商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令许多人对这类文案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它们通过文学与电影的加持,瞬间就让广告变得富有深度和情感,甚至让人有种忍不住要继续阅读的冲动。
如果要说这类营销策略有何成功之处,其实关键在于文字本身所传递的真情实感。就像汪曾祺的作品,他能够通过对食物的生动描写,让一个小小的咸鸭蛋成为永恒的记忆;梁实秋则能通过回忆与食物的结合,巧妙地将美食与情感寄托融合,展现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最终,所有这些文案的成功并不在于形式上的华丽,而是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真实的生验。无论是电影中的台词,还是作家笔下的回忆,最终打动观众的,始终是那份直击内心的真实感受。
你曾看到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呢?或许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尝试给自己家乡的特产做个小清新文案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创意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