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收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提问,尤其是关于职场发展方面的问题。提问的人中,不乏海归,也有国内的求职者,其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在职场中,什么样的能力最为重要?
我的回答很直接: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看似是个模糊的概念,但它实际上是我们在职场中做出决策和行动的根本动力。如果将职场比作一本书,那么抽象思维便是序言和目录,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方法,也影响着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有一个有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需要花费大约三个月的工资,才能够回收四年大学教育的学费投入。而对于那些来自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提升工作技能所需的投资,往往能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收回成本。
乍看之下,本科生似乎吃了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学习上的前期投入开始逐渐体现出回报,且这种回报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更为丰厚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历仅仅是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差异其实体现在两类人才的思维方式上,尤其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提到“抽象思维”,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尽管很多人可能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我们在小时候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在不自觉地锻炼这种思维能力。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个定理,背后都包抽象思维的体现。那些在学生时代被老师夸奖“举一反三”或“点到即透”的学生,进入职场后,往往能给人留下条理清晰、思维敏捷的印象。这种能力在工作中尤为重要,它使得他们能够迅速掌握和解决复杂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面前有一份3MB的信息,通过你的思考,你可能只能理解其中的3MB内容,而一个拥有强象思维能力的人,则能从这3MB的信息中提取出30MB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更为复杂的300MB级别的问题解决中。可以说,抽象思维就是一种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境的“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呢?我认为有两个有效的方法。
首先是观察。同样面对一件事情,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往往是不同的。小说家看到的是故事的情节,艺术家看到的是美的形态,而抽象思维强的人则能够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积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积累既可以通过“读书”,也可以通过“读人”来实现。
其次是提炼。抽象思维的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层面,更要能够从中提炼出简洁而有效的规律。刚开始时,这种能力可能显得难以掌握,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比如我们经常会发现,父母往往非常节俭,即便你给家里寄钱,他们也宁愿将钱存起来,而不愿意花费。如果你给父母寄5000元购物卡,并告诉他们这张卡只有一个月的有效期,如果过期未使用就作废,他们往往会立刻开始花钱,变身“月光族”。
看似父母的行为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但其核心其实是相同的——他们都害怕浪费。前者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担心浪费,后者则是因为担心购物卡作废而造成浪费。这一方式之所以有效,正是抓住了他们内心对“浪费”的恐惧。
这说明,抽象思维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从表象中提炼出一种本质规律,而这种规律就像树干一样,能够向各个方向延伸,产生无数枝叶,应用到各种不同领域。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可以解决父母在花钱上的困扰,也可以在商业谈判中发挥作用。看似两个场景毫不相干,但它们的解决方法却出自同一个思维框架:换位思考、挖掘对方的痛点,并围绕这些痛点展开有效的沟通和劝说。
这正是“举一反三”的精髓,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底层逻辑。在职场中,这样的思维方式无疑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
对于很多回国就业的留学生,我经常给出的建议就是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尽管抽象思维看似高深,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非常具体和实用。对于每一个求职者来说,能够实现从技能到技术、从简单重复的工作到富有创造力的事业的跃升,离不开抽象思维的支持。而在职场的进阶过程中,能够从眼前的具体问题跳脱出来,看到更广阔的场景,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抽象思维带来的直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