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一家3D人偶打印店自2013年开业以来,逐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家店年净利润已达到约60万元,而在同行中,许多商家的月利润勉强突破5000元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那么,这家小店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精准定位高端市场
这家店的老板小季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尽管近年来3D打印技术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很多人对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整体市场仍未成熟。尤其是打印一个20到30厘米的3D人像,价格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而这类产品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很多同行的生意都不太好。小季自己也曾遭遇过类似的困境,经过一番思,他决定将目标顾客锁定在高端市场——那些并不在意花费几千元定制个性化3D人偶的消费者。这样的顾客更有购买的潜力,而店铺的生意也因此逐步有所起色。
但对于一个从低端市场起步的商家来说,如何接触到高端顾客呢?小季分享了他当时的一些应对策略:
他主动与一些高端地建立合作关系,例如私立幼儿园和艺术培训机构。尽管这些地方的客户多为孩子,但买单的却是家长。许多家长愿意为孩子定制一个独特的3D人偶,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双方互利共赢,生意也就逐步开拓了。
他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房地产公司和高端4S店。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公司往往会向大客户赠送个性化礼品。3D打印的人偶具有很高的个性化特色,容易吸引企业的青睐,这也为小季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展会和高端论坛等活动。每当有机会,小季就会现场为前来参展的高端客户提供免费的3D人偶定务。由于高端人士大多喜欢炫耀个性,看到别人定制了人偶后,他们往往也会心动,愿意花费数千元定制一个自己的专属人像。
从单次买卖到持续生意
3D人偶打印常常被视作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后便没有后续。而小季却认为,这项业务和摄影行业类似,关键在于找到客户的特殊需求。他发现,许多家长希望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因为孩子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于是,小季提出了一个创意:每年为孩子打印一座3D人像,帮助父母保存孩子的成长记忆。这一做法迅速受到家长们的欢迎,现在,约有50%的业务来自于这一块市场。
对于成年人来说,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例如大学毕业、结婚纪念日、父母的七十大寿等,同样可以通过3D人偶来保存这些珍贵的回忆。为了让客户不忘这些纪念日,小季专门为每位客户建立了详细的,并在客户的生日、结婚纪念日等特殊时刻提前发送提醒短信。小季发现,尤其是高端顾客,大多数人对于是否要定制3D人偶纪念往往没有太多顾虑,只要他提出建议,超过七成的客户都会选择继续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小季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3000名会员客户,这些会员每年为他带来了大约40万元的净利润。
开辟电影衍生品市场
除了为个人客户提供定务外,小季还瞄准了影视行业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近年来,电影衍生品在国内市场逐渐受到关注,但相比于好莱坞成熟的衍生品产业,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小季认为,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电影角色的限量版人偶,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例如,在电影《心花路放》上映期间,他为影片的主创人员提供了3D打印人像面具,作为特效道具。与此他还通过制作电影角色的3D人偶,成功将其销售给影迷和粉丝。这种限量版人偶的售价大约在6000元左右,市场反响相当不错。
小季进一步分析,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占比大约只有三成,其余七成的收入来自于衍生品的授权。而在国内,电影产业几乎完全依赖于票房收入,衍生品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借助3D打印技术,他希望能够为电影衍生品市场开辟一条新路,带动更多的电影衍生品销售。
新疆市场的扩展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小西沟车站附近有一家名为“记梦馆”的3D人偶打印店。店内展示了多种尺寸和样式的3D人偶,从几厘米的小人偶到30厘米高的大型人像,栩栩如生。25岁的店长姚昊坤带着自己制作的3D人偶向记者展示,他介绍了3D人偶打印的制作过程:使用手持式3D扫描仪对模特进行扫描,收集数据后输入到电脑里,建立立体数据模型,接着便可以开始打印。整个打印过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姚昊坤告诉记者,尽管3D打印人偶的初期投入较高,但这一市场的潜力非常大。3D人偶的优势在于它的新颖性、易保存性以及可作为摆设、镇纸等多用途的特性。自8月2日开业以来,店铺的订单量持续增长,第一周便完成了约30笔订单,净收入接近两万元。
虽然目前制作一个全身3D人偶的价格较高,通常在788元至2888元之间,但姚昊坤相信,随着材料成本的降低,3D人偶打印未来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普及的留存记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