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空调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居家生活中的必备电器。空调的最大疑虑之一,便是它的耗电问题。从小到大,空调一直被认为是家中最费电的电器。这个观念在很多家庭中根深蒂固,不仅是我的父母,连我自己也总觉得空调最好少开,毕竟每到夏冬季节,电费账单上几百元的费用常常让人心疼。
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节能与省电的性能。商家也常常宣传空调有多么省电,声称某款空调一晚仅需一度电,仿佛只要买回家就能随时开空调,电费不用担心。但现实呢?
即便是宣称省电的空调,到了月底,电费结算时,往往也会让人吃惊,电费轻松突破百元。选择一款节能型、能效等级高的空调是其中一部分,但如果真心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电费自然也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官方标注的制冷功率不一定是实际消耗
那么空调究竟每小时要消耗多少电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决定亲自对家中的空调进行一番测试。测试的对象是格力的一款小1P、2级能效的壁挂式定频空调,标注的制冷功率大约是723瓦。
26℃下空调一晚耗电不足0.1度
关于空调的温度设定,很多人都会问:到底应该将空调调到多少度才合适?众所周知,有过建议,推荐空调调节至26℃。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项规定仅适用于公共建筑,个人住宅并没有强制要求。
那么,家用空调调到26℃究竟能不能省电呢?我们要明白,家用空调的温度调节应该根据实际环境温度来进行选择。简单地将空调温度设置为26℃是不太科学的。比如,假设室内温度已经接近25℃,如果你把空调调到26℃,它根本就不需要启动制冷功能。
为了模拟这一情况,我选择在室外温度大约为26-27℃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室内温度较低,空调的压缩机几乎不需要工作。经过一夜的测试,电表的数据显示,空调在6小时的运行中,电量从1.506度增加至1.610度,实际消耗电量仅为0.104度。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空调的功率几乎只有17-20瓦。尽管空调持续有冷风吹出,从电表的数据来看,这种温度设置的确非常省电,但要注意,由于温度设定较高,这种方式仅适用于天气不太炎热的情况。
23℃时空调每小时电费不超过2毛钱
对于许多人来说,23℃到25℃之间是较为舒适的温度区间。根据当前的气温和环境条件,笔者通常将空调温度设定在这个范围。可以参考天气预报来调整空调温度,将室内温度调低3-5℃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在实际测试中,我将空调设置为23℃并运行了3.8小时。经过测试,空调此时的电量消耗为1.506度,按照每度电0.5元的标准计算,每小时的电费大约为2毛钱。如果空调全天运行10小时,电费大约是2元左右。这个数据和实际情况是比较接近的,也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空调的电费消耗情况。
16℃极限挑战:空调满负荷工作时电费急剧上涨
虽然不太有人会把空调调到16℃的极限温度,但笔者还是做了一个极限测试。确实规定空调的最低温度设定不得低于16℃,但实际上,除非特殊情况,很少有人会选择把空调开到这么低的温度。
在这个温度设定下,空调会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笔者测试的房间面积超过15平方米,层高超过3米,但由于房间朝北,所以空调依然能够应对得住。当空调设置为16℃时,由于制冷功率的限制,房间内的温度根本不可能降到16℃。此时空调会持续以630瓦的功率运行,电费消耗也随之增加,每小时大约是3毛钱左右。
经过长时间的测试,笔者发现即便空调持续运行数小时,室内温度仍然无法达到设定的16℃,最多也只能降到20℃左右,而空调的出风口温度降至6.5℃。将空调调至16℃并不现实,且电费消耗会相对较高。
夏季如何科学使用空调?
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空调在能效、匹数、制冷模式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所以在使用空调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在夏季,如果温度过高,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为低于室外温度3-5℃,或者直接选择23℃至25℃之间的范围。这样既能保证舒适的室内环境,又能做到电费的节省。
对于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可以将空调温度调节至与外界温度相差1-3℃,这样既能确保有凉爽的气流,又能避免温差过大带来的身体不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建议将空调调至16℃以下的极低温度。除非是为了快速降温,否则长期使用这种低温模式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导致电费大幅增加。以小1P的空调为例,每个月的电费可能会增加30-50元。
空调的使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合理的温度设置不仅能提高舒适度,还能有效减少电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