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时,分析某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段的含义以及文章的整体主旨。常见的题目形式是:“文中某一句话(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这种题目考察的是我们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深入把握,尤其是对文本细节的理解。
1、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1)开头部分的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某句话常常起到引导和定调的作用。它可能直接揭示主题,或者为故事的展开做出铺垫。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开篇的那句“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不仅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还为后续叔叔从富裕到沦为乞丐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2)过渡部分的作用
在文章的过渡段落中,某句话往往承接前文并引出后文,起到连接不同段落或情节的作用。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写到:“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这一段恰到好处地过渡了主人公从百草园的自由生活到三味书屋的严苛学习生活,体现了“我”内心的不解与无奈。
(3)结尾部分的作用
在结尾部分,某一句话的作用通常是、照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最后一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与开头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相呼应,表现了“我”在经历悲痛之后,逐渐走向新的生活,体现了乐观与生命力。
2、从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从内容角度分析某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时,主要是看其是否直接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1)开篇点题
在一些文章中,开头的某句话不仅是情节的开端,往往也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开始就提到“百草园的生活像是一个梦”,这种直白的点题既为故事的转折做铺垫,也为全文的思考奠定了基础。
(2)埋下伏笔或铺垫下文
一些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或暗示,起到埋下伏笔的作用,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做出铺垫。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一句,就为后续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使得最后的转变显得自然且充满力量。
(3)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一些句子通过具体的情感表达,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例如,曹文轩的《草房子》结尾的某段文字,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流露,让整个故事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3、从艺术效果上分析其作用
某些句子还可能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或氛围的烘托。
(1)升华主题
有些句子通过极富诗意的表达,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升华文章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提到的“叔叔的信,十年未曾再来”这一句,通过简单的叙述,却为故事增添了一层时间的无情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人生命运的无常。
(2)渲染氛围
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某些句子能够为故事或情感的变化创造特定的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自然描写,紫藤的花香和光辉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界景象巧妙结合,使得整个情感的转折既显得自然,又充满诗意。
结论
分析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时,要结合文章的整体结构、内容和艺术表现,理解它如何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如何通过细节深化人物性格或情感的变化,如何通过结构安排引导读者的情感走向。通过这种全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层意义,从而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