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35岁以下的员工通常被归类为“青年员工”。昨晚,银行召开了一场针对这一的座谈会。与其称之为座谈会,不如说是一场充满职场“鸡汤”的现场。会议上,领导们口口声声提到“三字经”,鼓励大家“干一行,爱一行”;在一线,要“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他们还不断引用四字成语,激励大家要“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解决难题”。不等不靠,乐于奉献。两个半小时下来,真让人有些感到不适。
作为在银行工作近十年的员工,这些话真的是越听越没劲,甚至开始感到有些疲惫。这种充满理想化的鼓励,早已让我难以接受,甚至不禁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继续下去。
记得刚入行那会儿,曾是加班的“常客”,一度打破了单周加班时长的记录,连门卫大爷都知道,只要我的车一走,银行大门就可以关了。那时候拼命工作,无非是为了两个目标:升职和加薪。
在没有强大人脉资源的情况下,银行里的升职之路显得异常狭窄,晋升机会几乎只有小范围的几个岗位。中层的职位,基本上就代表着职业生涯的顶峰。即便你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很难获得那最后的百分之一,眼看着前进的道路越来越窄,心里免不了产生了很多无力感。
曾经虽然工作艰难,前途渺茫,但至少能看到收入上的回报。拼命工作,力求在营销上有所突破,工资也算是有一定的增长,心里还有些盼头。可是现在,情况显然不再如此。
一方面,工作任务的指标越来越不合理,根本不考虑个人的承受能力,要求不断增高,压力山大。完成不理想时,不仅仅是单纯的加班,外呼、电话营销、拓展业务等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努力工作后,业绩增长却微乎其微,做得再多,差别似乎也不大,大家似乎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完成度低,任务还是没有达到。
银行对员工的福利在悄悄地削减,工资一年比一年低。许多曾经的优待和补贴也被悄无声息地取消了,面对这些,员工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双重压力下,谁还愿意拼尽全力去工作?
不断召开的座谈会,讲再多动听的语言也无法改变实际情况。员工们最终还是会选择“用脚投票”,因为那些空洞的口号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怎么画大饼,最后也只会让人感到空虚。很多话,大家早已听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