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许多人会困惑于一些职位的名称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营销、销售、运营等领域。它们的定义、职能、甚至工作内容常常会有所交织,令人难以捉摸。那么,营销和销售到底有何区别?运营和营销又有什么不同?
通常来说,企业的职能岗位可以大致分为销售、市场、商务发展(BD)、营销、公关、品牌和运营七大类,这些岗位各有侧重,按业务链条可以区分为前端和后端。从职位性质来看,越靠前的岗位越偏向销售,职责也越接近与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的环节;而越靠后的岗位则更多涉及策略规划和管理职能。
简单来说,前端岗位离客户(包括企业用户或消费者)越近,工作性质通常是直接与客户接触。无论是通过电话、面谈还是其他形式,都体现出“接近”的特点。例如,销售岗位通常就是一线的前端工作,薪酬体系也多采用提成或绩效挂钩,这种职位的底薪通常较低,往往是以业绩为主,甚至有些岗位如房地产销售,底薪可能只有几千元,所有收入都来自于销售提成。销售人员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其业绩,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达成业绩,甚至不惜动用个人资源,如让亲朋好友消费,以确保能够拿到提成。
销售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可以细分为多个类型。不同的公司、行业及其业务模式下,销售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比如,在一些岗位上,销售人员即使没有业绩,也能享有一定的底薪;而某些销售岗位则是完全按业绩计算薪资,连出差费用都不予报销。虽然这些工作本质上都属于销售,但不同的职位,其侧重点和责任也有所区别。
至于市场岗位,它的职责通常较为广泛。虽然所有业务相关的岗位都可以归类为市场岗位,但我们通常理解的市场岗位,更多的是与销售挂钩。特别是在小公司,市场部往往就等同于销售部门。大公司中的市场岗位则更侧重管理和策略层面。小公司的市场岗位往往更侧重于直接的销售活动,而大公司则往往赋予市场岗位更多的管理职责。
商务发展(BD)岗位本质上是负责与外部资源交换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做“资源置换”。在许多公司,特别是小公司,BD岗位的职责其实也可以归类为销售性质的工作。即便是在大型企业中,BD岗位的工作也大多数属于业务范畴,专注于获取和维护商业合作伙伴,推动公司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营销岗位的定义会因行业而异。在实体行业中,尤其是传统行业,小公司的营销岗位基本上与销售职能相同,负责推动产品销售。而在大型企业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营销往往偏向策划工作,涉及的内容包括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等。而在互联网公司,营销通常涉及线上推广、节日促销等活动,如“双11”购物节、粉丝节等。
公关岗位主要负责对接媒体资源和传播渠道,工作内容多为管理与外界的沟通。公关工作并不以销售为核心,而是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处理危机公关等手段来维护公司的声誉。在房地产行业中,公关的工作内容有时甚至包括与记者的私下沟通,去除不利的新闻稿。在互联网公司,公关岗位则更侧重于传播和品牌推广工作。
品牌部门通常位于企业的后端,离销售较远,其核心任务是负责品牌形象的构建与管理。品牌经理不会直接与客户打交道,也不涉及提成问题,他们的收入通常是固定的。而品牌工作的内容多为与广告公司合作、制定销售和客户服务相关的策略,确保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市场认知度。
运营岗位则是最为复杂的,它涵盖了多种工作职责。不同的行业和公司对运营的定义可能各不相同,但大体而言,运营岗位在互联网行业尤为常见,可能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电商运营等多个方向。运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更多地是通过线上渠道与用户进行互动,而非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运营岗位虽然带有一定的销售性质,但其责任更侧重于用户管理和体验优化等层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七个岗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公司的职能设置都可能有所不同。同一名称的岗位,在不同的公司和行业中,职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选择职位时,了解清楚岗位的具体职责是至关重要的。
这七个岗位构成了企业业务的不同层级,从前端的销售岗位到后端的品牌、运营岗位,它们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运作链条。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职能,关键在于理解它们的工作性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职业规划做出选择。